第152章

从舆图上来看,其实北境尉迟所在的黑荥州和汾州是相邻的两个州。只是由于山川阻隔,想要从汾州到黑荥州,得绕道京城,再从京城去黑荥州。

而作为宋家的后手,镇北王府一直十分关注有能力谋反的势力。南王府距离太远,他们鞭长莫及,北境尉迟是重点关注对象。

但是他们的信息来源其实多仰赖天家。现在大月“天家”岌岌可危,哪里还能给他们提供这些便利呢?

现在宋觉得到的消息,是自己临时派出去的人带回来的信息。

这些人虽然专业素养很不错,但信息搜集这一块是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尤其现在各地人口流动少,很多地方都是完全的熟人社会,无论是一个能说会道的陌生人,还是要买通一个消息灵通的当地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就造成了宋觉得到的消息,都是一些表面信息。

针对尉迟兰被说杀亲和因贼入关的消息,竺年哪怕不认识尉迟兰,也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尉迟邑派人放出来的假消息。

这对叔侄的矛盾由来已久,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在如今,名誉有时候又是比性命更重的东西。为此,尉迟邑把脏水往尉迟兰身上泼,非常理所当然。

既然话都能传到了宋觉这边,那说明黑荥关那边已经被尉迟邑完全控制住了。

宋觉问:“你还相信尉迟兰?”

竺年没正面回答:“等着看吧。”

“等什么?”

竺年的视线落在大月京城之上:“等姜国宣布攻下大月,看给的官职谁更高。引兵入关这样的‘功劳’,怎么也该给个大官吧。”

一直没吭声的一名大臣突然赞同:“确实如此。如今事已成定局,且看后效吧。”

如今看来,姜国军队迟早要攻入京城,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等姜国真正占领京城,或者更早一点的年关,姜国必然会论功行赏。到时候,谁的功劳大,不是一目了然嘛。

竺年有些意外于这些大臣们口中的洒脱,一点都不把大月的存亡放在心上的样子。

议事结束,宋觉留人吃了一顿工作餐,顺便把这些北部六州的重要文臣武将一一介绍给他。

竺年就跟着挨个认人,完了之后他感慨:“本想在姨夫家过冬,现在看来得尽快走了。”

宋觉就说他:“你小小年纪,家里还有爹娘,成天忙什么?”

“我爹不太行。在家的时候,我坐的都是那个位置。”他指了指宋觉坐的地方,“姨夫你放心,跟着我有肉吃。”

先苟住发育一波,再打团。

宋觉哭笑不得。

竺年见他不信,摸了摸身上没什么东西,就叫了在外的守卫:“去我屋里,让他们拿个望远镜,再拿两个琉璃灯来。”

他们不知道望远镜是什么,但是这个名字很直白,就是能让人看得远的东西。

琉璃灯他们都知道,但这种更多的是展现财力的东西,宋觉又不缺。

宋觉正经也是个王爷,还能缺奇珍异宝?

宋觉看一群文臣武将还想留着,把他们赶走。

一堆事情要忙呢,哪来这么多闲情逸致?

守卫没一会儿就带着红三一起来了。

红三把包裹交给竺年,竺年又交给内侍。

内侍刚要打开检查,就见宋觉直接一手提到自己面前:“哪来这么多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