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竺年是尽可能不会让自己的部队冒这种险的,但是他底下的兵不这么想。

“就这么点雨,咱们不能打仗,还不能出去耍耍?”

竺年看着找到自己的一名斥候队长,反问:“你想怎么耍?”

斥候是精英,斥候队长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对自己充满自信:“就是和对面练练呗。咱们都被人家摸到家门口了,怎么也应该礼尚往来。”

竺年还是拒绝:“暂时守好哨卡就行。别的,等雨停了再说。”他示意斥候队长坐下,又让亲卫再去叫了几个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再研究研究。”

沙盘是工兵现做的。

竺年拿着代表各种不同事物的小道具,一样样摆上去,问:“怎么样?”

己方的人,敌方的人;己方的行动路线,敌方可以施展的路线。

再往南,就是茅军的核心区域,他们对那边的了解,现在还是一片空白,但是不妨碍他们做出一些推测。

行军打仗,尤其是大规模军团作战,其实受到的局限很多。

地形、气候,都能够起到决定性因素。

几十万人,哪怕是整齐排列,需要的地方就不小。

还得考虑到这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关键打仗必须要的能够施展的空间。

阳州城外说是一片大平原,但也不是真的就一马平川。

尤其是双方此前还都顾虑的秋收问题,选择的地点势必要对农田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样双方能够布局的范围,再考虑到支援、防守、防火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就已经能够缩小到一个相对精确的位置了。

“我们绕着这条线溜达一圈。”

有人不太理解:“从这么远的地方绕过去?”

“从西往东走?”

“对。”竺年指了指现在所在的位置,“我们要是从东往西,能够选择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和杨酌汇合。”

众人一致表示:“我们还是不去和他汇合得好。”

双方的合作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倒计时,谁也说不好会发展成什么样。

但是起码竺年不能把自己送到杨酌手上。

杨大叔可不是杨小叔,没这么好对付。

“所以我们还是先悄悄绕到西面,再往南靠一点点,找点机会把茅军的后背撕掉一层皮。”哪怕不能把人直接一棍子下去打骨折,变成个蚊子冷不丁吸上几口血,也能让敌人寝食难安,烦不胜烦。

“粮仓不太好截,运粮队还可以想想办法。”斥候队长拿起一面彩色小旗摆放在沙盘上,“这些运粮队都是关外的外族部落,是没那么能打,但人数其实不少。你们说这些人能对姜国有多少忠心?”

要说他的前一句话,大家还可以理解为直接截运粮队;但是他的后一句话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他是想直接策反外族部落,起码是让这批人给茅军添点乱子。

“我们也不懂外族的话。”姜国话对他们来说,无非就是另外一种方言,学习起来不难。但是这些外族部落,虽然语言有一些相近,但大部分是不一样的。几个外族部落之间也不太能流畅沟通。

短时间内,他们没法掌握这许多语言,更别说去策反了。

“不是可以画图吗?”

竺年摇了摇手指头:“本来就不存在忠诚,谈不上策反。外族部落帮着茅军做事的原因,一是茅军势大,他们打不过,只能听命行事;二是之前阳海军没少欺负他们,借着这个机会报仇,顺便捞一票来的。画出花来,都比不过拳头硬。”

斥候队长说道:“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外族部落说白了就是要钱要粮,我们可以帮他们把粮食运走啊。运到关外去。茅军前线不利,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他们经常往前线跑,说不定还有一些人在前线当炮灰,知道的肯定比我们更清楚。茅军和阳海军打完这一仗,无论是谁都会元气大伤,短时间内谁也没法去教训这些外族。”

对于外族部落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以往他们只能在姜国和大月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谁不高兴了,都要把他们揍一顿。生存的区域都是一边挑剩下的,既没有事宜畜牧的广阔草场,也没有适合农耕的温暖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