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双方的合作条件之一,在南军和阳海骑联手攻打姜军的时候,南壶城的城防必须由南军接管。
这种条件杨凉当然不同意,但无奈除此之外他也没法给出更合适的安全保证,加上时间紧迫,他只能屈从。
南军的行军安静且有秩序。数万人在并不宽阔的山路上走了半天,就通过了南壶城。
杨凉全程陪同,干脆把原先南壶城的守卫部队一起带走。
几日行军之后,竺年发现现在的战线比起他上次来的时候,又往南移了一段,已经靠近阳州城外,显然战事对阳海军不利。
他现在可以理解杨凉之所以这么着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马上就要到来的秋收。
阳州四面环山,是一个巨大的盆地。阳州城在阳州不受重视,确实阳州腹地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一旦阳州发生危险,那么这一季的粮食就相当于绝收。
哪怕阳州号称水草丰美,恐怕也免不了饥荒。
他们到来的时候,眼前暂时并没有交战。
杨酌显然已经知道了消息,收拾齐整了在两军营地中间的开阔地摆了席,请南军落座。
夏季浓密的草甸,已经被踩秃。开阔的平地不知道原先是做什么用场,如今连一根野草也看不到。
地上铺着两层竹席,每人身前都摆了桌案。
双方的距离隔得不远,只有三尺来宽。
侍从鱼贯而入,摆上茶饮小食,又鱼贯退下,一点声音都不发出。
杨酌先举杯说道:“请。”
竺年跟着举杯。
杯中是茶,不是酒。
杨酌说道:“战场瞬息万变,还是喝茶清醒一些,请诸位见谅。”
“无妨。”竺年干脆把茶食推开到一旁,“我等来此也不是为了杨将军一顿酒水,眼前情况还请不吝告知,早做筹谋。”
此前杨酌对竺年有过一些想象,最早还是在东萍府,这位一箭直接干掉了他的一辆攻城车,造成了攻打东萍府一役中唯一的战损。
他当时想,这位南王府的小王爷臂力惊人,应该是和南王竺瀚一样是一个高大魁梧的壮汉。
身为军人,他下意识就喜欢这样的体型,还可惜自家的儿郎没有这么壮硕的。
可没想到今日一见,小王爷身量倒是高,但十几岁的少年郎比不得成年人,身板瞧着竟然还有点瘦弱,脸又格外漂亮,说起话来未语先笑,倒像是随时会扑过来撒娇的娃娃,怎么都无法想象是怎么有那么大力气的。
双方说是合作,其实相互猜忌。
合兵一处打,是不可能的。
竺年主动挑了靠近涉阳山余脉的方向:“我南军在山林里作战还算有点心得,这一片就交给我们。”他指着杨酌拿出来的详细阳州舆图,“我们会从东南反向,把姜国军队往西北兜回去。”
杨酌也不问他们具体怎么部署,现在只要有人能够让姜国军队分兵,只要能够给他这边缓过一个月,最好是一个半月,等粮食入库,他就再也没有任何顾忌。
他现在做的,无异于瓷器店里打老鼠,投鼠忌器。
商议完毕,竺年带上阳海骑交割的粮食辎重,带上杨凉一起,直接往东北方向进行。
杨凉随行,一方面是起到一些的监督作用,防止南军干一些合作条款之外的事情;另一方面是保障沿途无阻,免得发生信息不畅,自家先把合作伙伴给打了的事情。
征得竺年的同意后,他干脆就和竺年共乘同一辆马车,看着竺年除了安排军队中的事务之外,就笔不离手,有些好奇:“军中事务这么多?”
军中其实需要处理的文书工作并没有多少,大部分还由专门的文书和参军来做。身为主将,绝大部分只需要知道一下,动一动嘴安排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