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州为官的这些官吏,对于朝廷那是没什么感恩之心的,怨气倒是有一大堆,但他们也不愿意真正造反。
第二天重新聚集在府衙内的众人,去留各占一半。
对这个结果,同知表示很意外,林州知府却一点不奇怪:“如此,这边的事务今后就有劳诸位了。”
没有选择造反的官吏们脸色多少有些尴尬,见知府没有多说什么,连一向略显耿直的同知都没有骂人,纷纷感到惭愧:“不敢不敢。”
林州事务简单,双方简单做了一下交接,林州知府就带着人先行去往新城。
他早就准备好了行李,甚至家人已经先行一步,跟在大军的尾巴后面去了新城。
他们不是不知道现在新城可能会面临的兵事,这时候去新城也不是去添乱,而是有着实际的用场。
在竺年他们带着新军进入到城内的时候,这座只有一面城墙的新城,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十万,比不上沃州,也比不上东州,但也不算是个小城了。
几十万的人口,哪怕全都是军队化管理,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官员和官员家属们的到来,瞬间缓解了管理压力。
官员们长于政务,军队方面他们插不上手,但是这边有许多新的耕地,有附近过来的农民,有其他地方迁徙过来准备安家的人们等等。
官员的家属们也一个个多少都懂一些管理,还各有所长。
哪怕林州再怎么穷,官员们的家庭条件都比大部分普通百姓要好。他们可以说百分百都有比较多的田产,有些还有直接或者间接经营的各种生意。
这些事情官员们自己不会去经手,多半是当家主母、长媳、家里的管事等等在经营。
这些人来处理城内的种种后勤相关事务,专业对口。
竺年在一天后见到了轻车简从的林州知府等人,笑容满面,很是和气地留着一起吃了一顿饭,还和之前那样把人塞到扶墙而出。
不过这一顿饭,双方没有喝酒,吃的也是晚饭。
席散了之后,竺年并没有表现出的那么轻松,去城墙上转了一圈,回到屋里看到尉迟兰刚和别人开完会。
尉迟兰露出了然的表情:“斥候连着半个月没探到情况,阳海骑大概是不会来了。”
那么大一座新城,而且冬末的时候阳海骑派的探子没回去,阳海骑肯定已经重新派过人来探查过了。
探子这种存在,他们就算侥幸能拦住一两次,要说全都拦下来,那是肯定不行的。
新城的目标太大,而探子的目标太小。
“嗯。”竺年走到挂在墙上的一张舆图上,手指往姜国的位置虚虚一点,“现在的麻烦。”
他对姜国几乎一无所知,纸面上的认知终归浅薄,无法作为判断的依据。
手指从东到西划过:“杨酌要从姜国借道,施闲大概是姜国的内应,小叔叔还跑去了姜国。”
尉迟兰皱了皱眉:“尉迟邑算什么小叔叔。你还不如叫宋觉小叔叔。”
竺年认真想了想:“那我也应该叫他姨夫。”大家都是驸马家庭。
不过一样是姨夫,显然宋觉比宋恒靠谱多了。
当然,站在南王府的立场,大月有个不靠谱的皇帝,肯定对他们是更有利的。
他抬手拍了拍尉迟兰的肩膀:“你别打断我思路,说小叔叔呢。小叔叔和姜国也有勾结,这点没错吧。”
“嗯。”尉迟兰的表情难看,一副恨不得立刻大义灭亲的样子。
“虽然你不承认,但是小叔叔的身份就是朝廷任命的黑荥关的守将,统领黑荥驻军。所以他逃到姜国,至少他的身份对于姜国来说是有利用价值的,大概率不会死,还能过上好日子。”
竺年这话说完,尉迟兰的脸色已经不是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