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小殿下也不知道打哪儿认识的商人,怕是只要给足够的价钱,什么东西都敢卖。
又想,这等小人应该不是小殿下直接认识的,肯定是底下的人找来的,反正能用就好,现在特殊时期,倒也不用太计较。
唔,这个事情倒是可以给小殿下布置一篇功课。
长长的队伍走了一个多时辰,才算是走完。
竺年找着各种理由,出去看了好几次。
最后一次,尉迟兰站在他身边:“好了,看完了?”
“嗯。”竺年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还能看得到的车尾,“感觉驿站一下子空了。天都亮堂了。”
尉迟兰轻笑两声:“那咱们也走了?”
“走叭。”竺年看了看天色,“这几天难得好天气。”
前两天下过雨,都不大,沾湿了路面,倒是不妨碍交通。也有地方下了大雨,不过他们没碰上。
尉迟兰看着不算放晴,也不算阴沉的天气:“你对你‘皇叔’倒是想得周到。”
竺年咂摸了一番里面的酸味,嘿嘿嘿地笑了很久。
不过到下午,他就笑不出来了。
一场瓢泼大雨直接把他们堵在半道上,什么雨布和蓑衣都来不及穿,把他们浇了个透心凉,还好走了不远就有一个茶摊,可以让他们避雨。
这个茶摊就是个普通茶摊,屋顶铺的茅草,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老板娘是个麻利的,一看他们这幅样子就觉得不成:“你们这样要冻出病来,赶紧随我当家的去家里,得换上干衣服才成。”她不等众人的反应,冲着屋里叫,“当家的,过来把人带家里去,多少点热水,给他们擦擦,换身干衣服。我这儿多煮点热汤!”
这实在没什么好拒绝的。
一行人顶着大雨,跟着老板快步到他家里。
老板披着蓑衣,一边吩咐家里的小子烧水,一边往外面走:“我让邻居们也烧水送来,你们赶紧把湿衣服换下来。”
老板家有两个小子,大的十来岁,小的五六岁,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他们不好意思让两个小孩儿伺候,接过厨房的活计,又从马背上搬下带的东西。
这次为了赶时间,加上这边算是大月腹地,沿途吃饭住宿都不成问题,都是骑马,没有用马车,带的东西不多,倒是有一个为了应付竺年破讲究的小铁皮炉子。这会儿也聊胜无地烧起来。
小子们见他们干衣服干布都有,就没再多张罗,手里一人拿着一张饼子,好奇地围着铁皮炉子研究。
都是身强体壮的大小伙子,还是军中严苛训练出来的,不多时就全都打理干净,喝上一碗老板娘送来的热汤,热乎乎发了一身汗,连个喷嚏都不打。
大概是因为开个茶摊,多少也算是个小生意,这家的房子在村里算是很不错。
但是再怎么不错,也容不下几十个人,还有那么多匹马。
一群人站着都挤。
好在茶摊老板夫妻都是利落人,不到片刻就给他们连人带马全都安排妥帖,分头住进了村里各家各户。
回来的时候,老板和他们说道:“说好了,饭食就在住家里吃。就是村里没什么好东西,主人家吃什么,小兄弟们跟着吃什么。到时候你们看着给点钱就成。”
竺年有些好奇:“我也不知道该给多少,到时候万一给少了怕人家不愿意,要不您给个准数?”
老板一听这话,还以为他要少给,就听他说道:“要不按照客栈的价钱,一个人您算三十文?饭钱另算?”
竺年到底是自己开连锁客栈的人,对客栈各地的价格心里面有数。
各地客栈的价格相差极大。三十文是普通集镇的普通客房的价格,若是在京城,哪怕一个通铺都不止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