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除非他们能把宋恒抢回来。

他们能吗?

他们不能。

于是不管怎么憋屈和怄火,江州许多蠢蠢欲动的势力都只能按捺下来。说好听是谋求以后,说不好听的是开局就投了。

作者有话要说:  地方豪强

第七十五章 人少 ...

竺瀚所说的让宋恒顶在前面的话,虽说有一定可行性,但也不是那么好用。

否则他们哪里用打仗?

直接抬着宋恒一路进京不就完了?

甚至当初罗英在皇宫把宋恒绑解了,就能直接改朝换代。

别说现在宋淮称帝了,就是他在京城一直扮演孝子贤孙,也不妨碍他把他爹弄死。

宋淮也不知道是识时务,还是被他儿子造反伤到了心,这些日子一直表现得很配合。

竺年对二姨夫也不是真关心,随意问了一句就把重点转移到了地图上。

他对地图熟悉,对禁军的布置也熟悉,但是对领军打仗,就远没有屋里的其他人熟悉了。

能够跟随他们学习,尤其是从头到尾学习一场战争,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经验。

将领们有些是早就认识他,也有头一回见的,早前对这位的印象都停留在是个竺家人上——脑子活络,动手能力强;继承了一些南王妃擅于后勤、盛元长公主长于发觉人才管理政务的优点。

说实话,在竺瀚询问竺年的意见的时候,他们是有些担心这位小王爷会各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

但是竺年只是冷静地先交了个底:“我手下只能凑出两百骑兵。步兵有两万,都是新兵,没经过阵仗。工兵有五千,初级医疗兵三百。我可以带队清扫蒲岭北麓各地的小股驻军,进入蒲岭骚扰山中的哨卡,但是效果不会太好。禁军主力还是在蒲州平原,我这点人上去,连骚扰都谈不上。”只能叫塞牙缝。

竺瀚听着笑笑:“没错,没冲昏头脑,就怕你说给你三千骑,就能横扫昌国之类的话。”

其他人一听,纷纷笑了出来。

三千骑是他们南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重臣,在少年时说出的狂言。这位内心住着武神,现实是个文弱小老头,虽然是文官,但是各方面比武官还武德充沛,也是竺年的先生之一。

竺瀚夸完才觉得竺年报的数字有点不对:“你上哪儿弄了三万人?!”

“没有三万,就两万多。”竺年严谨地更正,“都是训练了不到半年的新兵蛋子,没啥大用。”

几个武将忍不住问:“这么多人,你怎么安排的?”

有一个武将干脆说:“是啊,怎么变出那么多人的?”

两万多的军队,加上后勤人数,再怎么往少了算,也绝对超过三万人。这么多的人,简单地铺开就是漫山遍野的效果。

更别说还有日常操练、居住等等需要的场地,单纯的吃穿用度就是一笔绝对庞大的数字,这都不提支出了。要养活这些人,哪那么容易?

在北地腹地,如果只是单纯想要拉起一支差不多规模的队伍,虽然确实有难度,但多用点手段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难就难在怎么把这么庞大的队伍藏起来,还得长期训练。

这可不是藏两三个人啊。

竺年下意识反问:“这有什么难的?”顿了顿,觉得这么说有点不妥,补充了一句,“平时大概不太行,现在办法多得是。”

现在可不比他上辈子那种遍地是监控,无人机满天飞,随身手机记行程的年代;人们想要迁徙的难度很高,各种道路覆盖的区域有限,野外到处都是一片原始状态。人类改造自然的本事也没那么鬼斧神工。山林里面到处都是可以置人于死地的野生动物。这年头但凡是进山、进林子之类的猎户、采药的药农之类,九成九都是被逼无奈,是真实冒着生命危险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想他在峪州经营的那么大一块地方,距离岱州水军那么近,竟然这么多年也没有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