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其他人面上不敢多言,心底里怎么想的谁知道?

但是刘四总觉得不太对。刘家的房子那么多,尉迟兰住的院落里就有好多个小套院。两人明显不是亲兄弟,皋少又不是几岁的小孩儿,怎么也不至于住一间房睡一张床。

花圃这边条件当然没有刘家好,但是屋子也多。看他带来的那群纨绔子,自己住一间屋,身边的仆从都分别占了两三间屋。

兰少和皋少用的屋子不少,但还是睡在一起,现在擦把脸都不假他人之手,怎么就不能让人想歪?

竺年本来感觉脸上的温度上升到脑浆都在咕嘟冒泡,听到刘四的声音像是抓住了一根稻草,让自己勉强找到支点:“好了?去看看!”

他转身就走,被尉迟兰一把拖住,仔细确认脑门擦干净了,又给抹了一层香膏也没松开手:“一起去看看。”

今天没出太阳,外面一下感觉冷了起来。风一吹,竺年脸上的热度就退了下去,脑子也跟着回来了。只要忽略抓着自己手,和自己肩并肩的尉迟兰,就感觉……还好。

他走了一段路,低头看看两人交握的手,又偷偷看一眼尉迟兰,发现他也耳根微红地看着自己,刚找回来的脑子又立马丢掉了。

好在土水泥2.0的试验场已经到了。考虑正事显然比那些轻飘飘的情绪,更容易抓住。

这里是花圃原本的一处空地,用土水泥1.0和2.0版本分别建了两间单独的小屋,平地立面都有,甚至还有刚从东萍府传来的土炕,当然也少不了烧火的灶台。

另外还有单独的水泥板之类。

元菱姑娘的实验室里,有一些粗糙的测量仪器。

旁边还有几个她的学徒,和几个匠人。

他们都不知道究竟在忙活什么。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和这群纨绔子弟瞎忙活了,事后还有钱拿,他们倒是无所谓,反正尽量让少爷们满意就是。

有钱有闲的人玩的花样,穷苦百姓们永远都闹不明白。

匠人们手艺精湛,学徒们态度严谨。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各种测试之后,竺年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论。土水泥2.0版本,各方面的数据确实比1.0版本要好,生产成本也差不多。

有匠人们可惜好好的两间小屋变成了废墟,也有匠人若有所思。胆子大的匠人,等纨绔们离开后,询问学徒:“记的些什么啊?能有什么用呢?”

学徒们比匠人们要懂一些。他们大部分是元家村的人,这些匠人们也多半和村里面有些关系,论起亲戚辈分来多半要加个叔叫个伯,也不敢拿乔,说道:“这是测试房子有多坚固,能住多久。”

匠人拿起一块带有圆锥形凹坑的墙砖:“要是用这个砌墙,普通野猪来了,也不惧。”

元家村别的都好,就是离山林太近。别的时候还好说,冬天要是天气太冷,山里面缺乏食物,就会有一些野物从山里面跑出来。野猪是其中最难搞的。它们皮糙肉厚,还成群结队,虽然发生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都给村里人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另一个匠人摇了摇头:“那得砌多高的墙,才能防住野猪?老里长家里一人多高的石墙,直接就跳过去了。”

“那也比土坯房强多了。家里凑凑建一间小屋子,万一野猪下山了,也能有地方躲。”

“这砖和土水泥可都得花钱买……”不像村里人建房多数用的材料都不用花钱。自己挖了黏土和上干草,制成土坯;考究点的平时去山上搬点石头打地基;房梁用的自家种的到年份的树;屋顶用的茅草都是自己平时攒的。

几个匠人一时间都没了声音。

学徒们年纪小,最大的一个也才十五六岁。自己平时攒了一点钱,觉得建一间小屋大有可为。若是小屋一时造不起,可以先造一个土炕。

做学徒其实是没有钱的,还得给师傅交钱。

现在好一点的师傅家,会给学徒管饭。差一点的在师傅家“学手艺”三年,都只是帮着师傅家做家务带娃,还要被动辄打骂。元菱姑娘不会打人骂人,还管吃管住,另外教他们识字。

学徒们平时帮人念信写信抄书,多少能赚一点钱,比起种地还要多一点。

这年头正经的读书人很少,能认识几个字的人也不多。

竺年觉得自己把几个学徒当正经工人用,有点雇佣童工的罪恶感,平时生活中就会多照顾一些。

以前尉迟兰看在眼里,这一次听竺年吩咐多给学徒一准备肉菜,忍不住说道:“你喜欢年纪小的?”

学徒们年纪小,成天诗书相伴,不像是农家子弟,比起一般的书生也不差。其中几个长得还颇为讨喜,人也机灵,保不齐被竺年看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