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竺年耳朵听着两人的对话,对尉迟兰的身份有了个越来越清晰地推断。

壮汉居住的村庄不算难走,但是周围没有其他村落,显得冷清又偏僻。

尉迟兰伸手把在打量村子的竺年,顺手从车上抱下来:“哥哥去见见故人,你自己玩一会儿?”

“哦。”他歪了歪头,从驴车上的背篓里拿出一串集市上买的糖葫芦咬了一口。

十五岁的少年还没长开,小圆脸大圆眼显得年纪更小。妇人在边上看着,问:“小哥儿几岁了?十二?十三?”

竺年眼睛一眯,把嘴里面的山楂咽下,笑:“十二,马上就十三了!”

尉迟兰见完人,不放心竺年,没多谈就急匆匆往回走,还想找人打听竺年在哪儿呢,就见他的学生正领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村口的大树底下,拿着一张粗糙的小弓比划。

孩童和少年们看着竺年的眼神满眼都是小星星,一口一个大哥。

等到听见竺年叫尉迟兰大哥,小家伙们明显有些迷茫。

竺年勾着尉迟兰的肩膀:“叫大哥大。”

“大哥大!”

尉迟兰面色僵硬,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个称呼,随意应付了两句,把明显踮着脚尖的竺年拢到身边牵着:“玩什么呢?”

“阿武说他能打狼,我说他顶多只能打个兔子。他不服,我们较量来着。”

较量的结果不用说,肯定是竺年完胜。

别说是这种类似军屯的地方,就是普通这个年纪的少年都单纯慕强。

尉迟兰见不得他和别的同龄人亲近,手上多用了一份力气:“出息了,欺负小孩儿?”

竺年不服:“我才十二,我也是个小孩儿呢!”

尉迟兰恨不得把小孩儿打一顿屁股。无奈这时候的小王爷变成了沾了水的年糕,滑不留手,压根抓不住。

山里面天暗得早。两人闹腾了一会儿,在村长家里舒服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由村长领着往另外一条小路走了出去。出山的时候,两人的身份已经从砍柴的樵夫,变成了去城里走亲戚的小少爷和车夫。

半新不旧的驴车在大道上慢悠悠地走着,这次不是一块板子,而是有着正经的车厢,里面还有一些日用品,座位也垫了柔软厚实的兔皮。

“哥!”竺年掀了帘子,企图和尉迟兰并排坐在一起。

尉迟兰驾着车,把他往里面推:“坐好了,别闹。”

说是大道,毕竟不是平整的官道,还沿着蒲岭,难免各种高低起伏,偶尔还有崎岖坎坷。他只驾过马车,没驾过驴车,偏偏小毛驴还喜欢往路边上走,有时候眼瞅着就要翻到下面的沟里去,神情十分紧张。

这里的地形和南地十分相像,竺年在背后扒拉:“我来驾车,这个我熟。”

尉迟兰还是拒绝:“不了,弟弟才不到十三,怎么能驾车?”

“噫!”竺年瞪眼,干脆跪坐着往他后背上一扑,没用什么力气,尉迟兰的后背纹丝不动,像铁打的一样。

他偏头看到尉迟兰侧脸上大片的白色色块,再次提议:“我帮你卸掉妆,你来当少爷呗?有事弟子服其劳,怎么能让先生当车夫?”

两个人的长相都太扎眼,进入松山县城前,他稍微给两人化了个妆。其实变化不大,就是让肤色变得更加黑,再稍微改了改脸型,瞧着就和原来换了个人。用来改肤色的是竺年就地取材,在山里面找到的几味草药。这样粗陋的条件,没法做到特别精细,就连调配的卸妆的药水都出了纰漏,把他家先生那么好看的一张脸,硬生生变成了白癜风的样子。

尉迟兰自己倒是挺满意,竺年说了几次都不打算改。

驴车晓行夜宿,走了三日,终于到了东州府城。

东州府城和京城自然是完全不能比,就是比起江州府城来也是差远了,只比丹州府城好那么一点。繁忙的商路并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相匹配的繁荣。

高大的城墙上满是斑驳的痕迹,接缝处挣扎出许多野草,还开着一朵小黄花。

“问你话呢,发什么呆?进城做什么去?”守城的一个吊着眼抬着下巴问,另一个掀了驴车的帘子,又伸长了手去掀盖好的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