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解铃人 牛角弓 2880 字 4个月前

没有夜生活的时代,普通百姓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眠,这个时间……唐镜看看月亮的方位,应该已经超过了十一点,为什么老师傅还不睡呢?童家的二少爷明天要办喜事,按理说,最近几天都不会有什么重要的工作了。

唐镜这样想的时候,就见窗口的位置又晃过去两个身影,那间屋里竟然还有别人。

要知道,这几位老师傅的居住条件是很好的,他们单独住一个跨院,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身边还有小厮照顾。

他们住的可不是大通铺。

唐镜想到这里,好奇心被激发,他观察了一下跨院的外墙,小心翼翼地攀着墙外的一棵老桂树爬了上去,然后顺着树枝翻过了院墙。

灯光从窗口透出来,院子里的树丛、小路影影绰绰的显露出了大概的形貌。其余几个房屋都黑着灯,也不知是都聚在了这一间屋里,还是已经睡去。

唐镜偷偷摸摸地来到了亮着灯的屋檐下。

隔着薄薄一层纸窗,房间里的说话声很清楚地传了出来。

一个有些沙哑的男声正在讲解明天童家办喜事的流程,“……吉时是清虚观的清言大师给卜的,在亥时三刻……”

唐镜听的一头雾水,这几个老师傅并不是童家的亲属,人家娶亲,干他们什么事?好像他们还很关心的样子,难道跟童嘉铭的感情真有那么深厚?

“这几天小两口都会住在芙蓉园,二少奶奶的娘家在清远,回娘家是不可能了,回门那天会宴请二少奶奶的娘家哥哥,之后她娘家人就要回去了。”

另外一个老人有些迟疑的问道:“二少奶奶的娘家人刚走……这个时机是不是有些仓促?万一他们折返回来……”

有人反驳他,“听二少爷说,他这个哥哥是在北平政府里做事的,特意请了假来给妹妹送嫁。这个假期,都是跟上官商量好的,哪能随意拖延。”

先前沙哑嗓音的男人又说:“等二少奶奶的娘家哥哥走后,小夫妻就会搬来梧桐园,到时候门户可得守好,可不能让她们到处乱走。”

旁边一个老人家忙说:“这是自然。”

“……”

唐镜听了半天,发现房间里并不是只有两三个人,而是所有的老师傅都在这里了。沙哑嗓音的老师傅似乎是他们的小头领,商量的事都跟这位刚嫁过来的二少奶奶有关。聊着聊着,他们还商量起了二少奶奶带过来的下人都怎么安排的问题。

大约是出入梧桐园的长工比较多,这些老人家不赞同二少奶奶带过来太多丫鬟。这一点唐镜表示理解,毕竟这个时代,又是有钱人家的大宅门,不可能不讲究男女大防。

唐镜对自己偷听的行为有些惭愧,正要走,就听他们又换了话题,说起了烧瓷方面的事。几个老师傅都忧心忡忡起来。

原来他们最近一年来烧制瓷器的过程非常的不顺利,就在两个月之前,瓷窑还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炸伤了几个烧窑的工人。他们请了很多有经验的窑工来检查,都没能找出问题。再耽搁下去,他们跟南边洋行的订单就要耽误了。

烧瓷方面的事,唐镜就听不懂了。他只知道梧桐园里的瓷窑是最近才修起来的,生火试过,一切如常,但遗憾的是,第一批送进去的瓷胚,还是烧制失败了。

他们聚在一起,就是在探讨烧制失败的原因。

老师傅们吵吵嚷嚷的说了好些专业术语,唐镜听不懂,也觉得没有继续偷听的必要了。他正要起身的时候,就听屋里那个沙哑嗓音的老师傅颇有些悲壮的说了句,“烧了一辈子瓷,临了临了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

话没说完,声音都哽咽了。

唐镜有些理解不了他们对于事业全身心投入进去的那股劲头。

就听旁边的人又七嘴八舌的安慰他,又搬出了清言大师,说他已经给大家指出了明路,一切都能顺利解决云云。

沙哑声音的老师傅叹道:“若不是八字不合,我宁可豁出我这把老骨头去!”

周围的人又是一顿劝,还提出了好几个名字来劝慰他。唐镜听的一头问号,猜测这些人大约都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匠人?

唐镜不敢多呆,偷偷摸摸地顺着来路翻墙回去了。

屋里还是老样子,鼾声震天,臭气扑鼻。

唐镜硬着头皮摸回了自己的床铺上,心里暗暗叫苦,等天气再热一些,这一屋子的味道只怕还要更上一层楼……

他就是书里说的那种人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什么的……

唐镜正满脑子跑火车,就觉得身旁的铁牛翻了个身,嘀嘀咕咕的问他,“干嘛去了?上茅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