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你想好了?”秦旭见秦栖说得斩钉截铁,不免沉声询问。

“想好了。”秦栖也收起了吊儿郎当的模样,身子坐正,正色道,“这段日子我也想了很多,其实我根本不想当这劳什子的将军,当初家里让你来北疆,我心里不得劲儿,也就跟着来了。”

双胞胎自幼同吃同住,形影不分离,当初秦旭要北上戍边,秦栖想都没想就跟过来了。

“我记得,我年少时是想当个匡扶正义的游侠来着。”回忆年少时光,秦栖的脸上露出少年人的明光来。

“多大人了,少说梦话啊。”秦旭瞧着弟弟的神色,生怕他直接撂担子浪迹天涯去,自家胞弟是个什么尿性,秦旭一清二楚。

“哥,我是认真考虑过的。”秦栖正色道,“咱们家这情况,拖得一时,拖不得一世,小九那孩子看着最是温和好说话,实则性子拗得很。”

秦栖看似大大咧咧,实则粗中有细。

“和我这爆碳性子不同,小九是个能忍的,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你我都知道,唐海长芦两县不过是一个开头而已。”

说到这儿,秦旭的脸色也微变,心知四弟这会儿说的他们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我是无所谓的。”秦栖摊摊手,“我又不要做皇帝。”

“三哥,你考虑好了吗?”

兄弟二人这是将事情摊开了,挑到明处来说了。

“难道我就要做皇帝了?”秦旭反笑。

“当日来北疆戍边,只是不想看着北疆百姓受苦,不想看着阿爷阿爹们辛苦拉起的秦家军毁于一旦。”

只是世事易移,当年的一腔热血早就被冰冷的现实给扑灭了。秦旭知晓自己守不了北疆一辈子,护不住秦家军长长久久。

“小九心性好,手段谋略也有,只是还是太稚嫩,太心软,不够狠心。这样日后会跌大跟头的。”秦旭看向东北方,那是长芦县的方向,“这北疆我先给小九守着,等小九成熟了,自是我们功成身退之时。”

秦朔的反心老三老四自是知道的。原本来讲这两位该是北疆的土皇帝,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哪有将自己的势力范围白白拱手相让的。可秦家人约莫着骨子里就是与众不同的。

“练兵打仗我行,可是让我去搞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又是种田,又是生产改良,我做不来。”琴旭看得明白。

“况且小九不缺民心。”

这边兄弟二人说完掏心窝的话,秋桂那边也接到了秦朔的信。

拧眉看完书信,秋桂却没有着急行动,她在犹豫——要救济世教吗?

自打知晓济世教曾经对自家九爷的所作所为,秋桂便对他们没有好印象。虽然不得不承认这济世教是有真本事的,可是这份本事不能为九爷所用,那即是鸡肋。

倘若能够趁着林锦攻打定西城重创济世教,那就再好不过了!九爷就可以趁机接下济世教的残余势力,收为己用!

至于在定西城中求学的七十二名学生的性命,那重要吗?当然重要,可在秋桂这儿远比不是九爷的大业重要。

九爷狠不下心,那便由自己代劳吧!秋桂手中的书信被攥成了一团。

然而狠心不过两息功夫,秋桂便松开了紧握的双拳,大声嘱咐护卫备马,“随我一同去朔州城!”

最终,秋桂还是选择了服从秦朔的指示。哪怕心知倘若自己暗中动些手段,让济世教的消息传不出去,亦或者是让消息传递慢上几日,致使济世教众人撤退不及时,九爷也不会发现,更加不会怀疑自己。可是,秋桂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

倘若那些孩子死了,九爷会伤心的吧。

冰凉的北风吹打在脸庞上,秋桂发热的头脑一下子就冷静清醒了——自己的权利都是来自于九爷的信任。哪怕是打着为九爷好的旗帜而擅自行动,那也是不忠!

这般想着,秋桂手中的马鞭又急切了几分,黑色的骏马犹如一刀闪电划破冬日寂静的荒野。

而此时的林锦正如秦朔所料,在发现秦朔攻占唐海、长芦两县之后立马也不甘示弱,回了营地,点齐兵马就要对大凤朝发动奇袭,目的地正是秦朔所推测的定西城。

“兄弟们,定西城的守军各个肥头大耳,跑都跑不动,咱们就去宰了那些肥羊过个好年!”林锦鼓动着大军。

林锦座下大军收编了许多草原部落的北戎人,这些北戎人本就有逢年过节去大凤朝边界掠夺一番的习惯,此时听新的大首领竟然延续了往年风俗,各个激动地嗷嗷大叫,宛若一群饿狼张开了嗜血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