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马永生的师爷感叹道,他也是读书人,太知道对于读书人来说,状元,六元及第意味什么,等过些年岁,谢继宁就是大家,就是大儒,宗师。

马永生道:“他是状元又如何,还不是来宁州这样边缘地方。”

赵宏生道:“但是他小小年纪,还没有及冠,就是五品官,一来就是咱们的长官,万岁爷也太偏心。”

马永生心头一堵,本来宁州知州没了,他这个同知是有机会抵上的,为此朝着闽省上面花费不少财务。

但是偏偏没有很强的门路,也没有皇恩,被一个毛头小子压下。

赵宏生感慨:“小小年纪,排场大得很,出门都带上数十个侍卫。”

马永生眼底一暗,心里却是一阵阵烦躁。

马永生师爷补充道:“之前张家案子,谢知州就大张旗鼓的在百姓中宣讲,这次祭祀之后,只怕谢知州的名声要在下面广为流传了,得民心者……”

马永生一向重视这个师爷,被师爷这么一说,心中也猛然惊醒。

“咱们之后要好好的注意这谢知州了,咱们之后不能在家呆着,要经常去衙门,还有马上要交接,我们要将事情处理好。”

赵宏生道:“交接什么,这些事情本来咱们这些副官也要做的,他好好的高高在上的做自己的知州不成吗?偏偏要……”

“这事情没跑,但是这宁州之前没有知州一年,这事情多,咱们比较繁忙,交接时候有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

“咱们这位谢大人不是想做一个好官,就让他做,这些公事,这些陈年旧账、老账、坏账全交给他,我到要看看他怎么当好这知州。”

马永生略一思考,就下了决定,赵宏生连称高明。

作者有话要说:  (1)《初仕录》(明)吴遵。

(2)来源网络,

关于这些官员官职设置,我有很多私设,很多官职只是用一个名字,和历史上的职责不太一样。

第202章 (第一更)

这两个人的想法谢继宁是不知道, 但是对于宁州的乱账,谢继宁已经有了心里准备,来这里这么长时间, 该了解的也了解,该知道的也都知道。

在送走另外两个县的知县,约好之后到两个县查看,交接问题之后,谢继宁就叫上宁州上下的官员正式开始从马同知赵通判两人手里进行工作交接。

第一项交接的就是宁州的户口, 户籍资料。

谢继宁坐在上面,不停的翻动户籍记录,下面户吏站着,静静的等着知州的吩咐。

“这就是宁州的户籍, 本官查过了, 这几年,宁州不说风调雨顺,但是也是没有什么大灾, 为什么这几年的人口都没有什么变化,你们把本官当傻子吗?”

“大人饶命, 大人饶命。”

“马同知,你作何解释。”

“大人, 属下不知, 这户籍田粮数额都是夏知州管理, 夏知州卒于任上, 下官接手, 按规矩,三年不改其道,下官不敢妄动。”

“你们其他部呢, 有什么要和本官说的吗?知州,福鼎县,有这么多的吏员,人在那里,册子上记了这么多人,但是本官为什么没有看到人。”

“仓库里面的粮食都是霉烂的,账目用之前的稍稍改一下,糊弄本官,银子的成色不对,不是官银的标准,而且数目也不对,这些年你们巧立名目,征收了多少的税赋。”

“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除了马同知和赵通判,其他的人都跪了一地。

“都下去吧!本官给你们三个月,本官希望你们能将账目补上,给本官一个合理的解释。”

“至于马同知,赵通判,你们自己上书请罪吧!”

谢继宁拂袖而去,陈主簿和王捕头等几人从地上爬起来,对视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