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之前我一直担心文哥儿的心性可能觉得压力大,但是文哥儿倒是冷静,反倒是你出乎我的意料,有打小就稳重,怎么到这个时候沉不住气了。”

谢继宁期期艾艾的叫了声师父,

“你患得患失,担心什么,以你的能力,必然能过。”

“师父,我心里有一个念想,我既然县试是第一,府试第一,那为什么院试不能是第一,但是当事到临头的时候,我忽然有些害怕了,我自认为聪明,但是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多着,院试的人都是各府里的佼佼者,我凭什么是第一。”

谢继宁有些消极的说出了内心的担心,他自从拜师刘方杰,刘方杰带他一心一意,他对刘方杰也是非常信任,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并且很多不能和谢如方说的,都能和刘方杰说,此刻,谢继宁也在刘方杰的面前袒露自己的担心和紧张。

“一年前,你就是济州府的第一名,这一年,你头悬梁锥刺股,你的勤奋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书院的夫子们也都看在眼里,之前李夫子还和我说,你的策论老道,比起那些读书二三十年的还好。况且书院的夫子们都对你寄予厚望,你更加要努力,不要辜负大家。”

刘方杰教导这个徒弟多年,深深的知道谢继宁是一个比人对他好,他就对别人加倍好的人,小小年纪就将整个谢家负担起来了,这就是因为他特别有责任心。

谢继宁也明白,不单单是观一书院,就是板桥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能考一个好成绩,之前就在板桥,就在怀安县,所以可以依仗师父,但是现在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大,谢家湾的好东西越来越大,就需要自己人强大起来。

谢继宁出发考试,几家都为他拜佛,希望他能够撑起来板桥,他是谢家,是板桥的希望。

一想到这些,谢继宁努力的调节自己的心情,在给自己心理暗示,反复的对自己说,想当初高考都不紧张,现在紧张什么,这一世,自己的记忆力,领悟能力都强了这么多,自带金手指了,还怕区区一个考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院试这一天,院试的一些流程基本和府试差不多,一大早,大家就来排队准备进考场,看着谢继宁刘应文他们进去了,刘方杰约上李夫子往旁边的茶楼去。

“看你这几天神色轻松,我还当你心里不担心,没想到他们一进考场,你就变脸了。”李博勤调侃道。

“何直是主考官,我只怕他会从中作梗。”刘方杰叹了口气说道。

李伯勤安慰道:“何直是今年才排下来的学政,就算他打听到了继宁,也一下子对继宁的文风不熟,考试都要封卷糊名的,几千份卷子,再说改卷子也不是他改,以宁哥儿的成绩必然中,要是在宁哥儿不出大错的情况下他让继宁落了,只怕要和济州府结仇,大家都默认案首必过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宁哥儿年纪太小,太过突出,他是案首,其他的十州同样有案首,宁哥儿的成绩没有问题,但是要想继续是案首,只怕有点玄,他信誓旦旦想要考试,我也不忍心让他避过这几年,有些事情他是避不开的。”

“少年英才,总要受些磨难,小三元的名头好听,但是不是小三元也不要紧,继宁还小,现在不过十岁,十岁秀才,已经是足够的名声了,就是江南地方文风鼎盛,这样的人也没有几个。”

刘方杰笑笑,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这才说道:“宁哥儿在前面挡住,其他人倒是不显了,哼,凭借宁哥儿的才华,只怕何直想压都压不住。这一场考试,下场的官家子弟众多,各方势力都有,唯有才华实力才能压得住人,于见识方面,宁哥儿年纪虽然小,但是多少人都有不及。”

“像他风采斐然,善于用典的没有他扎实,像他文风朴实的没有他周到,想当年我乡试考举人的时候都没有他如今的文章,前几天他做的文章,灵气逼人,格局之大,他对经济的设想,连我等都不敢想,一点都不像读书几年的,倒是像读了二十多年的了。刘兄啊刘兄,你晚年收到这个徒弟,羡煞我也。”

谢继宁要是听到了李夫子的赞扬,定然内心感慨,他真的是学了二十多年的,况且前世网络发达,知识流通方便,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这一世谢继宁同样认真学习,将这一世的和上辈子的融会贯通,所以他的文章才好。

第86章 (第一更)

考场里面的谢继宁不知道师父的担心, 顺利进入考场之后,谢继宁耐心的等待着考试时间的到来,省城虽然比府城大得多, 富裕得多,但是考试的号房仍然和府城的差不多,没有很好,还好比较幸运,没有分到厕所边上, 不然这个季节的厕所,简直让人毫无希望。

院试考两场,一场考三天,考试的内容和县试府试的内容大致相同, 只是更加精深, 一些基础的填空类的题目减少,更多的是策论相关的问题,谢继宁翻动卷子, 发现虽然是一场的内容,但是卷子很多, 除了一点点是试贴也就是填空的内容之外,就是两篇策论, 显然, 策论是院试的重中之重。

策论放在现在的考试来说, 显然就是大作文了, 只见其中的一个题目是:‘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1)’这是出自《论语》里面的孔子的言论,大致意思是用法律治国,则是让人害怕刑法,但是却没有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犯罪,单单以道德治理国家,则是没有约束力。

一看到这个题目,谢继宁谢继宁就放松了,这个不就是法治建设和道德思想建设双向并举,以法为重,道德为辅,这方面,谢继宁有很多作业可以抄,将前世国家的一些作为,总结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加以描述,就变得简单了。

看完第一个题目,谢继宁接着看第二题,只见另外一个题目则是:‘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2)’

这句话是出自孟子,讨论的是关于经济税收方面的,这更是谢继宁的拿手好戏,关于税收法律商业方面,谢继宁不仅仅有前世等等见识,还有这一世的实际操作经验。

谢继宁将卷子放好,拿出砚台和磨条,慢慢的磨墨平复心情,然后趁着自己现在灵感爆发,挥笔就写。

正如刘方杰所说,这次的主考官何直一早就打听过中省所有的案首了,还有比较出众的童生了,谢继宁自然也在他的打听范围,得知谢继宁出生农家是刘方杰的弟子之后,何直心里闪现诸多想法。

这一次,一早他就看见谢继宁了,所有的之前的案首,第二名等等都在这个主考场,主考官自然也在这里,何直一看到在号房里面专心写字的人,不用打听就知道是谢继宁,因为没有比这更小,更符合年龄的了。

何直特地在谢继宁的面前观看,发现谢继宁竟然丝毫不受自己一行人的影响,笔都没有停一下,一看内容,正在填写《大学》的内容,字迹清晰而且有力道,一点错误都没有,没想到刘方杰竟然收到这么一个徒弟。

何直站了许久,直到其他的考官开始疑惑,这才走开,去看其他人,等他走了谢继宁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倒是对面的应文还有张仁学担心不已。

谢继宁早就习惯了在考场上被人观看,前世那么多考试,心理素质都练出来了,大学考试的时候,学院的院长带着几个教授巡视考场,院长特别喜欢站在考生的旁边看,这样的环节,对谢继宁来说,都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