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虽说这么做可能确实是有失君子风度,但既无意思就不该给人留有任何侥幸的余地,这么做当然也无可指摘。

果然,清河翁主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面上的笑意顿了顿,连眼圈都红了些,好半晌才回道,“相爷思虑周全,是清河考虑不周了。”

美人眉眼低垂,伏低做小的姿态最能引起男子的注意和强烈的保护欲了,萧清河连哪个角度最能展现她的柔弱无骨都计算的分毫不差。

矫揉造作,有失自然。

裴昱瑾的眼中有一丝不那么明显的嫌恶闪过,自他少年时起对他有意的女子就数不胜数,非他自夸,用掷果盈车来形容也未尝托大。见识过形形色色的手段后,他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会为拒绝旁人而感到愧疚心软的裴三了。

现如今除了沈佑彦一人外,没有谁的眼泪能换的他半分心软。

“翁主既是知晓,那便莫要胡乱攀扯了。”裴昱瑾连站都没站起来,即便是仰视看人,他目光中的威势都未曾被削弱半分。

话说到这里,清河翁主原还续在眼眶中的泪水是彻底断了线,大颗大颗就往下掉,手在袖口中也攥紧了。

她这幅形容自是叫她那些爱慕者心疼不已,有些甚至是顾不上身份地位的考量就忙着替她出头,比如先前的小紫兄。

“顾某久闻裴相温润如玉,君子如竹,是京都无数人争相效仿的标杆。您今日这般对待翁主,实在是有失风度,会让我等怀疑是否追随错了人。”他这话说得慷慨激昂,竟还有些人竞相附和。

愚不可及。

裴昱瑾抬眼看了他一瞬,眼峰凌厉,开口时带了些嘲弄,“听过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本相十八岁及第,二十一岁拜相,尔等要学趁早。在开口指责本相前不妨先问问自己,配否。”

这才是真正的不留情面,就差没指着他们的鼻子让他们瞧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了,以他为目标便以为自己有多高贵,他在乎这个吗,一群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蠢货。

那群人被这一番话说得面红耳赤,在座不少早就过了二十一岁这个年限,而裴相更是京中十年难遇的才子,曾有人断言二十年内无人能出裴言之之右。

偏偏有人还是要死鸭子嘴硬,“裴相才学我等确实望尘莫及,但为官为人,又岂能仅以才学论道,品行道德,缺一不可。”

这话说得真是冠冕堂皇。

“拒绝她便是品行不端,德行有亏?本相为官五载问心无愧,你若真能挑出本相何处德行不佳,倒是能叫本相用正眼瞧你。”很明显,被人像疯狗一样的攀咬成功的激怒了裴昱瑾,他见萧昱迟迟未出现,本还打算去陪殿下摘果子,竟是不防被这些人绊住了脚。

“两年前,清河翁主您命人送信于本相,邀本相别院赏花,信中所书本相不便赘述,但当时我回了您八个字,您应当还能记得。”他顾及着女子的闺中清誉已然给她留了些颜面,却不料她却一言不发,拿这些不相干的人来当枪使。

作者有话要说:

裴相浑身上下都写满了别来沾边,某人除外

第41章 共沉深渊

提到那封信, 萧清河的面色变了又变,当年她刚刚及笄,随母亲进宫拜见陛下的时候在回廊下一眼就看见了拜相不久, 风头正盛的裴昱瑾。

她从来都不知道这世上竟会有这般俊俏的郎君, 她就像当年母亲一眼就相中父亲一般, 对这个少年一见倾心,但他们的状况却又与她父母当年不同。裴昱瑾大权在握, 不会任人摆布, 她没办法求着母亲去勉强。

但即便有她父母这般的怨偶在前,萧清河也还是想再勉力一试。所以她趁着年少轻狂的岁月给裴昱瑾写过一封极为大胆露骨的求爱信, 被母亲娇宠着长大的翁主当时从未想过会有被拒绝的一天, 所以她将满腔情意付诸笔端,不计后果。

但就在她满怀希望地拆回信的时候,却只拆出了“事业未立, 无意嫁娶”这八个字。

但凡聪明些的应当都能读出这背后的婉拒之意, 可萧清河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不死心, 从那次被拒绝后她每年都办赏花宴,每年都会特意给相府送一份请柬, 即便裴昱瑾年年都不来, 她也从没放弃过。

裴昱瑾本觉得避而不见已是他最大的退让可有些人明显不知道什么是见好就收。“若您真的不记得的话, 本相也还记得, 大可以替您回忆回忆。”

“不必了, 清河记得您当初说过‘事业未立,无心嫁娶’, 但如今满朝文武鲜少有人能与您比肩, 您如今的事业还不够吗?”装傻了这么些年, 如今都被逼到这份儿上,她也想要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好让她彻底死心。

“边塞尚未荡平,如何能算事业已立?”裴昱瑾说这话的时候面色是极致的淡漠,但认真看又能发现他眼底那一抹深深的隐痛。

“荡平边塞那是为将者的分内之事,又与尔何干?”被他搪塞惯了,清河翁主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句话,但很快又意识到了这话的不妥。

当年的裴府除了裴侯以外,大公子和二公子均是军中郎将,可惜后来在兴裕一役中父子三人俱亡,这件事是裴昱瑾心底最深的痛,因为当年他是少年军师,他的父兄是听信了他的计划才会命殒他乡,魂难归故里。

所以,怎么会与他无关,明明最是相干。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非常尊敬……”萧清河急于解释,一时显得有些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