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腓腓只想当咸鱼 娉袅 2738 字 4个月前

只一会儿的工夫,康熙便瞧了长安好几眼,以此确认长安没有走神,好在效率并没有因此降低。

“长安,读一首诗给朕听听?”看折子累了康熙便会随机进行提问。

长安都会很配合地翻到画册的第一页,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画册上的大白鹅昂首挺胸,在芦苇荡中自由地游动。

“这首诗你都念了许多遍了,换一首。”康熙都有些听腻了。

长安翻了半天,试图寻找另外一首自己很熟悉的诗。

“拿来给朕。”等了一会,康熙直接将画册拿到手里,随意地翻了其中一页,递给长安,“就念这首。”

康熙翻的这一页上头画了两朵花瓣重重叠叠的花,正是牡丹花。

这上头的字每个长安都认识,组到一起便念得磕磕巴巴:“有此倾城好颜色...”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将上头的诗句念了出来。①

“念得马马虎虎,等会儿记得多念几遍。”康熙对长安的要求向来比较宽松,听他能将不熟悉的诗顺利念出来,倒还算满意。

长安听了康熙的评价却不乐意了:“长安念的好!”他念得多好呀,抑扬顿挫,感情充沛,每次给哥哥念哥哥都会夸呢,他的自信心可膨胀了。

“你再念一遍朕仔细听听?”康熙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一回比上一回顺利了些许,康熙也配合着夸了两句,随后话题一转:“这诗是刘禹锡的诗,朕记得教过你另一首赞美牡丹的诗,你可还记得?”

牡丹长安熟悉,方才他在胤€€和胤俄的带领下还差点祸害了一朵名贵的牡丹,康熙一问他便脱口而出:“唯有牡丹真国色...”念起来比方才那首流利多了。

“过些日子南巡,朕带你去看一看花海长什么样子。”见他背的流利,康熙笑了笑说道。

南巡路上会路过江南等地,如江南那样暖风拂面的地方才是最适合牡丹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还能看到许多珍稀名贵的花卉。

除此之外,南巡途中更是有无数美如诗画的风景,叫人恨不得沉浸其中。

上回康熙南巡已经是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一边视察淮安治河,一边也是为了放松身心。

那会长安都还不曾出生,他也就带了老大和老二同行,今年还算是风调雨顺,他便想带着长安一同去江南瞧瞧,

“南巡?”长安头一回听说南巡,歪着脑袋疑惑。

“从前你随着朕出巡都是去的蒙古,这回便要换个方向,往南走。”康熙解释道。

这么解释长安就懂了:“哥哥去吗?”

“从你大哥到你十哥都去,除了你二哥,他需要留下来监国。”

康熙南巡是一早就做好准备的,最开始并没有打算带上胤€€和胤俄,只是上回胤€€病得太重了,他心有余悸,便添上了他,既然胤€€都带了,和胤€€好得跟双胞胎似的胤俄自然也是要带上的。

“二哥也一起去呀€€€€”长安不懂监国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自己都没有和二哥出行过。

“你二哥是太子,朕不在京城,他便要留在京城,这样才能稳定人心。”康熙解释道,他当初立太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稳定朝纲,告诉天下人自己后继有人。当他离京的时候,身为储君的胤€€必须留京监国。

“太子也是二哥。”长安还是不懂。

对上长安单纯懵懂的眼神,康熙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动作轻柔地摸了摸长安的脑袋,搬出那句说过许多次的话:“等长安长大了就知道了。”

长安叹了口气,撑着下巴想:那他还是不要知道了吧,长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乖巧的坐在位置上读了一个时辰书,长安终于从御书房离开,进入偏殿,躺在宽敞的罗汉床上发呆。

没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地抱着布老虎睡了过去。

“万岁爷,十五阿哥又睡了。”梁九功得知长安的情况后禀告康熙。

康熙轻笑,这个又字用得灵性:“莫要让他睡太久了。”

傍晚,长安醒来,坐在床上放空自己,被小豆子伺候着喝了两口水,这才清醒过来,左看右看没有见到康熙:“阿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