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问道之远 我怀 2290 字 4个月前

衣轻€€, 或者眼下是谢归之, 并不应答,只是眸底浮现一层薄薄的忧色。

而后默然起身,趿着竹木屐,披着薄衫来到栏杆处。

王子棠一时看怔了眼。谢归之容貌本来姝艳,具有侵略夺目的美,可那几缕浅浅哀愁,便如美人蒙上若有似无的烟纱,少了几分浓颜,多了几分淡色,更显得相得益彰。

王子棠随后起身,同他北望。

高台设于江河之畔,于此可望渺渺北方。那里为一片河泽大雾笼罩,江北的景仿佛伸手可触,却明明遥隔千里。

一个琵琶女忽然弹断丝弦,因她一人,哀切曲音如裂帛骤然中断,琵琶女忙不迭请罪。

谢归之恍若未闻,王子棠便招招手让她们退下。等高台上只剩他们二人时,他轻轻一叹:“归之若是甘心,又何必日日来此北望?若是不甘心,更是徒增烦恼罢了。”

谢归之顿了片刻,只问:“子棠方才从何处来?”

“大将军府酒宴。”王子棠如实答,“宴上,司马大将军谈到,他屡次征召却被你所拒。见你我二人关系要好,他便请我来邀你,欲征你为此次北伐总监军。”

谢归之缓缓摇头:“子棠帮我拒了便是。”

王子棠一顿:“归之,你难道真甘心余生偏安……”

谢归之偏过头,唇角弯起,笑意却不达眼底:“子棠比我清楚,大将军是真心北伐,还是欲以此要挟陛下与朝堂,谋得更多权势?”

“归之,轻声!”王子棠压低声音,眼底带着不认可。

谢归之毫无忌惮大笑,拍拍他肩,“子棠,这是我府上,若你还惧怕,岂不印证了大将军如今一手遮天的传言?若真是如此,这般以国谋私的佞臣,谢某宁死,不与之为谋!”

“你何必……”

王子棠默然,一时哑口无言。

“归之,若你不肯甘心,那这些人便是你如何躲,也躲不过去的。”

€€€€

在临安城,谢归之有两处宅邸。一处在城外钱塘江畔,一处便在内城常宁坊。

南渡后的原北方高官权贵,多居城北,临近皇帝行在。谢归之的居所却不与他们相同。

常宁坊靠城东,挨着太学及天尊观。谢归之打马过街时,只有远远望上几个朝气蓬勃的太学学子,心里才会安稳许多,才会觉得这片残缺的半壁江山,不会丧于他们这代人之手。

他看恶了如今饮酒纵乐、苟且偏安的朝堂权贵。而可笑的是,他等来的,唯一愿意北伐的司马大将军,却只是打着北伐的旗号,满足个人私欲。

更可笑的是,为拒绝大将军的征召,自己也不得不做一个饮酒纵乐、苟且偏安的朝堂权贵。

夕阳投下马背上他的身影,天空像纵了一团火,壮阔的火烧云摇曳在他背后。

那使他想起西京城的大火,烧了十日十夜,几百年的物华天宝、繁华烟云,皆付之一炬。

时年十三岁的他,因随先生外出游学,而躲过一劫。而后便见战火从北边起,流民也自北边来,他在逃亡的人群中苦苦追问,才得知北狄人烧毁的那座城叫西京。西京谢氏的府邸,他的所有至亲,全都随那场大火化为灰烬了。

丧家之犬是什么滋味,谢归之从前不知,自那一夜后全部尝尽。

承平两百多年的大梁,正应了百年前御史云舟遥的「谏沈折」中那句话:我煌煌大梁,犹如雕梁之柱,金玉在外,实虫豸蛀木在内,摇摇可坠!

北狄撕毁和议,倾国之力,举三路兵马南下,这座金玉雕梁之柱便轰然坍塌。

长江以北,尽数沦陷。从此万古如长夜。

长夜里逃出的人,希冀奔往光明的南方之地。江河之上,南渡的舟楫几乎可连为陆地。此时再无权贵与百姓之分,大家都同样是丧家之犬。

十三岁的谢归之,便是那无数人中之一。

南渡,南渡,如此好听又好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