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定下来,需得重新装潢一番,俞大猛和俞老爹都有铺子里的活计需要忙,乔远便使银子雇了几个专业的泥瓦匠。
首先是后厨,乔远预备拆一间厢房的墙,将它和原本的后厨打通,把后厨变得宽敞一些。然后沿着墙边砌一圈操作台,操作台下面留空的地方以后可以定做几个柜子做储物。还要砌三个烤炉,再将灶台增加三个。
前铺一楼,乔远打算在木器行定做几个货架,用于陈列点心,售卖的时候就像现代面包店那种,喜欢哪样自己拿到托盘里,再去柜台结账。二楼就做成两个雅间,供客人挑选图样时小坐。至于煎饼摊,乔远打算定制一个小推车安置在门口,等他招了人,直接推到码头附近卖去,那里一天下来能卖出去更多。
他把这些打算跟家里人一商量,俞老爹提出了建议,“若是铺子开起来,还是买个人稳妥,不然恐怕方子会被泄露出去。”
菜煎饼倒是没事,炒菜的方子他都是磨成粉放进去,煎饼也会提前在铺子里摊好,招来的人就只需要会包煎饼就行了。
但是他之后要卖的其他东西,却会有这个风险,在这时代,买人确实是最稳妥的法子。这是这个时代的社会法则,乔远改变不了。想通之后,他便将买人一事又纳入了自己的发展计划中。
来客楼订制的花馍到时若是只他一人忙,根本忙不过来,乔远这几天便对俞家的人进行了集训。
除了柳哥儿,所有的人都需要会捏组成层叠花馍的单个花馍,这项基础但工作量最大的任务减轻之后,乔远到时便只需要专心负责更有技巧难度的花馍。
林翠芬和俞善文手都很灵巧,加上基础的花馍本就不难,乔远教了五六遍之后,便能做出个七八分像,只待更多的练习,便能完全掌握,提练速度。
俞老爹情况也还好,虽进度略慢,但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到了俞大猛和俞善武就比较灾难了,始终是个四不像,进度还不如跟在一边学得像模像样的柳哥儿呢!
不过,他二人不气馁,一遍遍的失败,一遍遍的尝试。俞大猛想的是学好了就能帮远哥儿减轻负担,俞善武想的是远哥承诺他的弓弩。
林翠芬还道:“每年秋社,你大哥都会放三天假,他会和你秋哥一起回来,到时候也安排他们帮忙。”
乔远点了点头,一家人心往一处使才能越过越好。
第27章
租好铺子之后,乔远就在想铺子里卖些什么才好。
首先是得有铺子主打的花馍,花样复杂的需得订制,平日里就卖一些七八寸蛋糕状的花样。但是这一定得时时推新才行,最好让人眼花缭乱。
其次是点心,他会的西式糕点是挺多的,但是这里没有电动打蛋器,不太适合大量的去做。他只打算做一种老式鸡蛋糕,到时候正好雇的那个人,打发鸡蛋后再推着小推车去码头卖菜煎饼两不误。
小零食的话,甜口的就卖米花糖、红薯干,咸口的就卖肉松饼、小米锅巴和多味花生。
乔远决定先暂定这些,以后再根本实际情况调整。
“那你得给我打一个做鸡蛋糕的烤盘,尺寸的话,回头去铺子里量一下烤炉的大小,然后还要做一个手动打蛋器。”乔远大概给俞大猛画了一下这两样东西的样子。
俞大猛于铁器的事情上一向一点就透,倒也不用乔远多费口舌。
烛光一闪闪的,忽明忽亮,俞大猛还在埋头认真练习花馍。
乔远托腮望着他,心里越来越软,忽道:“我的铺子名叫鱼乔记怎么样?”
俞大猛捏花馍的手一顿,脸逐渐红了。
乔远火速收了床上的小桌子,又把俞大猛手里的面团夺下,然后将他扑倒,嘴上逞英雄道:“夜深了,得做一点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的事。”
......
第二日,乔远提出来要在村里收购干枣。
俞老爹和林翠芬双手赞成,“咱村里人地里刨食都不容易,若是有个其他进项,赚多赚少的都让人高兴,存点钱也好过年。”
乔远道:“等铺子开起来,需要的干枣就多了,现在就只收一百斤。”
仙河村附近几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着枣树,路边也多是枣树。枣子味甜,种了要么留给家里人打牙祭,要么拿到县城里去卖了换钱,但是坏就坏在,这一片种枣的太多,反正仙河村是没几户人家把枣子拿到城里卖能换来钱的。
俞善武在一边听到了,跑过来跟乔远说:“远哥,远哥,咱能收安哥儿家的吗?”
乔远并不知他说的安哥儿是谁,还是林翠芬跟他说道了一番,“安哥儿他爹那年和大猛一块服的役,不过他是徭役,听说修桥的时候死了。他几个叔叔都不管他,现在就靠他娘给人洗衣裳缝缝补补养活,娘俩也是可怜。”
乔远一听,心里难免为俞大猛后怕,当即拍板决定就在安哥儿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