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人参乌鸡汤
叶瑜他们很快就带着叶老太和叶如回了家, 正好这时候叶母已经把屋子给收拾好了,她引着叶老太往屋里走,顺带笑着说:“被子虽然晒过太阳, 但一直放在箱子里, 难免有些潮味。”
“没事。”叶老太毫不在意地说:“摊开在床上晾晾就行了, 倒是如姐儿可能闻不得,不过她现在睡在摇车里,也不需要盖被子。”
摇车叶瑜小时候也睡过,不, 应该说是叶家所有孩子都睡过,叶瑜看那摇车边上的木杆都被摩挲得平滑极了,于是他在心里暗道,这个估计使用时间不下于十年。
等叶老太和叶如安顿好,留下叶母陪她们, 叶瑜就出去继续制作鱼鳔胶了, 昨儿放在院子里的鱼鳔已经基本干透了,叶瑜还拿起来确定了一下,这才重新放回盆里, 加上温水泡软。
泡软后的鱼鳔就更像胶状物了, 看着柔韧又油腻, 好在切起来容易,就连叶瑜都能切得动,慢慢的半盆鱼鳔就在他的手下渐渐切成碎片。
接下来起锅烧水,当然用的可不是他们家炒菜那个锅,而是另外一个有漏口的小铁锅, 是他们家淘汰下来的, 原本想着补一下, 但是最近事多,一忘就忘到了现在,锅的漏口在上方,虽然不能做饭了,但拿来蒸鱼鳔却是绰绰有余。
鱼鳔逐渐在锅里蒸得软烂,叶瑜掀开锅盖之后,顿时迎面扑来一片热气,等热气飘过去,他才看到鱼鳔变成了白中透着黄的模样,外表不怎么样的同时,传出来的气味也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些腥,叫他闻着便微微皱眉。
不过就算气味再难闻,也不能半途而废,而且接下来要做的事可是很重要的,叶瑜强忍着腥味把软烂的鱼鳔倒在铺了一张草纸的桌子上,随后手拿木棍开始捶打,在砸胶的过程里,必须确保鱼鳔一定是热的,因此叶瑜砸着砸着就得将其倒回锅里再蒸一下。
经过反复不停的捶打,鱼鳔便彻底变成了粘稠的胶状物,叶瑜放下木棍,拿手捏了一下,这时候其实已经很粘手了,但还没彻底成型,他松开手把边上的滤布拿过来将胶状物完全包裹住,紧接着用力挤压,过滤出来的就是能用的鱼鳔胶,只需要用刷子刷在需要固定的东西上,连接处就十分牢固了。
要是一次用不完,只需要放在院子里冻一下就凝固了,凝固之后的胶可以保存很久,只是下一次使用的时候有些麻烦,还得按照上边的步骤再处理一次。
这些鱼鳔胶是用来粘连防毒面罩上的皮子和打磨圆滑且清透的水晶片的,还有为了过滤有毒气体,在口鼻处缝着的类似口罩的双层棉布,棉布里夹着碾碎的炭沫儿,最里面那层的棉布还用烧酒浸泡过,离老远都能闻到一股呛鼻的酒味。
面罩选的皮子是兔子皮,两块合在一起就够用了,用剪子剪裁出脸型,再经过缝合,双眼处掏出两个圆形的洞。
叶瑜比划了一下,制作眼镜的话,可以用竹子,切开竹筒,要用的是竹节面,挖去中间那块,只需要留下和水晶片贴合的圆框,再用鱼鳔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两个圆框之间穿过有弹性的动物筋用作连接。
而连体的防护服是由一整块的鹿皮缝制的,叶母带着村里妇人连着缝了七八天才做好四套,这四套基本都长得一样,颜色是颇为土气的黄色,中间不分开,是连体的,一瞧就知道很重。
穿上之后也的确很重,叶瑜身体被压得一沉,紧接着再戴上防毒面罩和竹框眼镜,顿时连脸都看不清了,说话也瓮声瓮气。
“倒是能看清路。”叶瑜在屋子里走了两圈,水晶片磨成的镜片自然是不如玻璃,但好歹能看清一米外的路,但再远就不行了,迷迷糊糊的,像是在看万花筒似的,估计不能常戴,会导致视力下降。
“四套够吗?不够的话,我们再缝制两套。”叶母问他道。
叶瑜扒掉面罩,喘了两口气说:“够了,就只是去瞧瞧,带那么多人也没用,就爹、我、阿绪和叶忠叔就足够了。”
叶母叹口气帮他脱掉皮衣,“你们爷俩都要去,闹得我提心吊胆的。”
“您放心,一来一回不过只用三四天罢了。”叶瑜安慰道。
“三四天时间也不短,万一在路上遇上什么事岂不是还要耽搁?”叶母揉揉他的头。
她眼神里满是担忧,都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这话不假,就算宝哥儿已经长大了,她都免不了时时操心。
不过说完这话,叶母也没准备让叶瑜回答,毕竟他也不好回答,谁能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呢,而且这问题还很不吉利,因此她很快就转移话题问道:“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走?”
“等过两天收拾完东西。”叶瑜答道。
话说回来,他们要带的东西可不少呢,尤其是火山爆发后那边的河水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以防万一得带好几个水囊的水,而且这一路上恐怕就没法做饭,顶多烧一锅热水配干饼子,以前至少能带调料,在路上抓到兔子松鸡什么的还能做锅汤吃口热的。
叶母闻言点点头,应道:“成,我这就去给你们父子俩收拾行李去。”
还没等叶瑜拒绝呢,她便雷厉风行的起身了。
叶瑜刚想跟过去帮忙,就听见外边传来一阵阵敲门声,于是他只得停住脚步过去开门。
门外是叶海。
“快进来。”叶瑜打开门道:“奶和如姐儿都在屋里呢。”
叶海进来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一只已经宰杀好的乌鸡,叶瑜看到后不赞同地说:“来就来了,怎么还带鸡啊,我记得家里的乌鸡没剩几只了。”
乌鸡还是十几年前他们参加村子集会时买的,这么些年下来,乌鸡逐渐繁衍,到现在也算是形成了稳定的饲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