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他此时自告奋勇地说:“我进去拿陶器。”

其他人都没意见,因此叶河便从风口爬到窑炉里,在里面待了一会才满面黑灰地爬出来,出来的时候他神色很是高昂,手中举着一个陶碗,高声喊道:“我们成功了!”

叶父接过那个陶碗,脸上露出一抹笑意,高兴地说:“好啊,干得好!”

围在后边的村人闻言纷纷欢呼出声,迫不及待地想上前看一看烧好的陶器。

姚陶匠见此连忙说:“都别急,等我们先把陶器都取出来。”

几个青壮年爬到窑炉里将陶器全都取出来,叶瑜他们数过一遍,发现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完整的,剩下三分之一不是有裂口就是直接碎成块,但全村人都很满意,毕竟是第一次烧陶,能有这样的成功率已经算得上是老天庇佑。

而且有裂口的陶器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不能装水而已,可以用来在家里种菜,或者装粮食,就连碎成块的陶器碾碎后也能当成下一次制作时的原料。

叶瑜拿起一个陶罐仔细打量,表面光滑细腻,在阳光下显出红褐色,一点花纹都没有,却自有一种古朴大方的美,他又曲起手指,用指节敲击了几下陶罐表面,发出的敲击声清脆悦耳,这就足以证明陶罐的硬度合格。

第一窑的陶器就取得了开门红,全村人都很高兴,因此很快又开始烧第二窑,第二窑里便包括他们之前制作的模具和一些零零散散的小物件。

争取能够做到三年不开窑,一开窑就烧制完成足够三年用的陶器。

叶瑜换了些陶罐陶碗之类的回家,刚好补充一下之前的损耗,尤其是小一些的陶罐,用来做果酱和罐头。

不得不说他们选择烧陶的时间还真是巧,因为就在第二窑陶器烧完之后没多久,天气骤变,寒风凛冽,一场大雨毫无预兆的倾盆而下,把所有人都堵在了家里。

叶瑜掩住窗户,从柜子里翻出夹棉的厚实衣裳披上,庆幸道:“幸好咱们昨天就把窑炉给关了。”

要不然淋上这一场雨,别说是窑里的陶器废了,就连进了水的窑炉都得重建。

叶母应了一声,她抬头往外一看,接连不断的雨丝就像钢针一样,落在地上溅起片片水花。

“这场雨来得真是时候。”

可不是,下了这一场雨,这边干旱的情况便有所缓解,至少明年种地时不用面对处处干裂的田地。

叶瑜点点头道:“希望明年能多收获些粮食。”

“是啊。”叶母叹口气,“如今这世道啊。”

她突然又想到件事,问叶瑜道:“绪哥儿他们到靖边城了吗?”

叶瑜听到这话,在心里算算日子,然后回答:“应该是到了,也不知道褚将军的病好了没有。”

半个月前褚将军派人送了封信过来,说他身体不适,让褚绪风回一趟靖边城,原本叶瑜要跟着一起去的,然而他那时刚好也感染了风寒,因此不光是叶父叶母不允许他过去,就连褚绪风都难得冷面拒绝他,让他好好在家里休养身体。

“到了就好,要是在路上遇上这一场雨,那可是真耽误事。”叶母边说边拿过针线篓里的旧衣服开始缝缝补补。

叶瑜想到这里也有些忧心,他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然而就算他再担忧也没用,如今又联系不到褚绪风,只能选择相信他。

另一边叶母手里的针线活从早做到晚,在屋子里一片昏暗的情况下,她都没停手。

叶瑜点燃蜡烛问她:“您这是在缝什么?”

叶母凑近蜡烛说:“在给如姐儿缝衣裳,刚出生的孩子皮肤嫩,棉布得洗过好几遭才能上身,正好你有几件小时候穿过的衣裳还干干净净的,剪裁一下就能让如姐儿穿。”

“那也别摸黑缝。”叶瑜把针线收到篓子里,“明天再继续吧,眼睛都快看花了。”

“好。”叶母松开手,任由叶瑜接过针线,她站起身捶捶腰,“如姐儿生得可漂亮,人也极其乖巧,晚上几乎从不哭闹。”

叶瑜笑着调侃道:“您再说下去我都要吃醋了。”

叶母听着直乐,伸出食指摁了一下叶瑜的额头,“别搞怪,你跟刚出生的孩子吃什么醋。”

——

因着这一场雨,全村人都没外出,一直待在家里,叶瑜这时更加庆幸他之前修建集议堂的时候,还带着人把村里的地面也处理了一下,在地势低洼的地方修了一条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