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三师兄告诉我的。”桃花横了他一眼,“怎么?还想找人家麻烦啊。”
“那哪能啊,我就是问问。”叶河听到三师兄就缩了缩脖子,武师傅的亲传弟子加上他也只有四个,其中大师兄早年举家去了南边,现在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二师兄宁荣性子温和,他也不怕,只有三师兄唐有言看着文弱,却是几个师兄里最狭促的。
叶瑜边笑着听兄姐斗嘴边拿上一杯茶,然后他眨眨眼示意褚绪风,“看来家里很快就要办喜事了。”
唐有言和他大姐貌似都对对方有意思。
桃花今年十六岁,能找个自己喜欢的夫君总比盲婚哑嫁来得好。
他说完这话,又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
算算年龄,大哥,大姐,二姐三人竟都到了要说亲的年纪。
大姐桃花和二姐荷花同年出生,一人出生在暮春时节,一人出生在秋末。
不过他们家的孩子最少都要留到十八岁再成亲,除了大哥以外,其他人倒是还要再等上几年。
褚绪风闻言想到了他们两个初见的时候,他笑着说:“还记得初见你时你还很小。”
叶瑜也回忆起那时的事,“我第一眼见你就觉得你长得真好,说句不怕笑的话,跟你错过的时候我还在遗憾以后怕是再见不到你,哪里能想到如今竟然住在了同一个村里。”
“我有个出生即夭亡的弟弟。”褚绪风慢慢说:“我娘怀上他时,我爹正在打仗,靖边城实在是不安全,所以我娘就被送到了郑家安胎,然而怀胎不到八月就早产,郑家连一封信都没送过来,最后是…母子双亡。”
他一说起来就深恨自己为何当初要在京城,为何没有跟他娘一起去郑家,虽然他理智上知道这事大约与郑家无关,但情感上却很难接受,更何况他曾从他娘身边的大丫鬟口中得知,郑家曾为了自家前途,三番两次打扰他娘安胎。
叶瑜没想到褚绪风竟还有这样的过去,他握住他的手,安慰道:“都过去了。”
是啊,都过去了,如今郑家众人已不知身在何处。
褚绪风微微一笑,见气氛颇为凝重,便换了个话题,“你不是想骑马?明天我带你骑一程可好?”
叶瑜闻言先是眼睛一亮,不过很快就遗憾地说:“明日怕是不行,看天色许是会下雨。”
“那就等到雨停之后。”
第二日果然像叶瑜说的那样,从清晨开始下雨,刚开始还是迷蒙细雨,下着下着就变成了瓢泼大雨,所有人都被这场雨堵在了家里。
叶瑜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不由得打个寒颤,这两年来温度一直都没有降到过三十度以下,倒是这一场雨让温度极速下降,据他体感,外边温度怕是只有十几度了。
叶老太也在说这事,她随手扯了一件衣服披上,「嘶」了一声开口道:“这天终于冷下来了,也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谁都不知道这场雨后是继续升高的温度还是渐渐寒冷起来。
这时叶老二看着外边的大雨,若有所思地说:“下雨的时候最适合捕鱼,要不我穿蓑衣去一趟柳河支流,看能不能网到几条鱼来做锅子吃。”
他嘴里的柳河支流指的就是地龙翻身之后有一小条河流从村子背面流过,距离村子极近。
叶河连忙举起胳膊,“二叔我跟你一起去。”
“行,你赶紧穿上蓑衣,我去拿渔网。”叶老二说做就做,很快就带着叶河去了河边,两人找到一处河面冒泡的地方,合力将渔网放进去。
等他们中午再过去收网的时候,那网里已经有了三条大鱼,两条草鱼一条花鲢,每条都有成年人双臂伸长那般长,上手掂量一下,怕是有五六十斤不止,这倒是让叶老二惊诧万分,草鱼体型较大暂且不论,花鲢一般只有十斤多重,这次下网捞上来的可以称得上是难得一见了。
两人拖着网回家,叶老太见此也是目瞪口呆,她啧啧称奇道:“没想到竟能捕到这么大的鱼。”
叶瑜暗想,如今的动物体型似乎都开始急速增大,之前捕猎来的野猪和黄羊也是这样,比以前要大上一半,个头跟小牛犊子似的,就连山鸡山兔也是如此。
这三条鱼他们家一顿肯定是吃不完的,因此由叶父拍板,那条花鲢晚上做了吃,剩下两条草鱼,一条养在院子里的大水缸中,估计还能养几天,一条被他送到前任村长家里。
顺带还通知村里其他人可以去柳河下网捕鱼,总有些收获。
一得到这个消息,村里人就都在家待不住了,纷纷结伴出门捕鱼,明明是下雨天,整个村子却突然热闹了起来。
叶瑜去把褚绪风领来吃饭,他们回来之后微微有些寒意的屋子里便渐渐弥漫起香浓的味道,炉子上放着暖锅,锅里鱼头鱼尾渐渐煮出奶白色的鱼汤,这时候将调料撒进去,然后把鱼肉顺着纹理片成片扔进去,直到鱼汤咕嘟咕嘟开始冒泡,准备好的食材就可以开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