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听着大家的夸赞,心里也颇为受用,毕竟谁不喜欢听好听的呢。
不过他最高兴的是还是,大家都愿意种地了,他想要部落快速发展,就必须搞大规模的种植和畜牧。
最初族人们肯定会很累很苦,这就得所有人都下定决心要吃下这份苦,才能搞得成,否则就难了。
因为在大家种下的第一批粮食收获之前,族人们不仅要忙着种地,还要抽时间出去大量采集,才能维持日常所需,这就要吃双份的苦。
幸好现在部落逐渐富裕了起来,至少不用天天出去捕猎了,狩猎队的人是部落的中坚力量,有狩猎队的主劳动力们帮忙,也就没那么难了。
岁现在种植的主要是麦子、高粱、黄豆、菜籽,这几样都是自然生长很难确保收成的作物。
现在部落的主食还是白泥豆和白泥豆,这种根茎类作物即便是自然生长也能长的还不错,产量不会太差。
族人们每天出去采集的也主要是这两样和一些其他野菜野果等,因为就这两样产量稳定,总是采不完。
岁这批就种了红泥豆和白泥豆,并且他也会让族人们种。
只要大家学会了种植更难存活的作物,种根茎类的作物就简单的多,顺便就种了,也比出去采集方便。
岁在部落搞种植的计划仍旧是每家每户自己种,不会搞成部落统一种。
因为吃大锅饭很容易助长偷.奸.耍滑的风气,也不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积极性。
每家每户从他这里领种子回去,他负责教大家种,其余就靠族人们自己创造,勤劳的自然收获的就多一些,大家多劳多得积极性最高。
部落的公粮统一收,大家交的都一样,也就能做到公平公正。
原本之前,家家户户每天采集回来也都需要向部落交付统一的“公粮”,这些公粮就用来养中洞里的孩子们,以及大洞里的老人。
每天捕猎到的猎物,饶也会分出一部分作为部落公用,给中洞和大洞的人们吃。
岁一直都觉得部落这最原始的福利制度还是挺不错的,中洞相当于“福利院”,大洞就相当于“敬老院”,基本做到了“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不过只无儿无女的老人才能住进大洞由部落养着,但凡有儿女的,大洞都不收。
大洞的生活条件比中洞差的多,毕竟中洞住的是孩子是部落的未来,在极度原始落后的生存环境下,部落没有遗弃无用的老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因此除非逼不得已,否则没有老人愿意住到大洞里面去,就算没有儿女,许多老人也会强撑到实在没法劳作了才去大洞。
中洞和大洞也就不会成为部落沉重的负担,都还在部落能养得起的范围内。
岁也知道,在极端条件下,比如偶尔遇到特别严寒漫长的冬季,部落实在太缺衣少食,最先冻死饿死的必定是大洞里靠部落养的老人。
部落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不得不放弃对部落而言最没用的这部分人,但凡部落还没那么难,都不愿意这样。
岁知道,作为族长最骄傲自豪的事就是,在严寒的冬季,靠部落养的老年人有一大半都都活了下来,那这个部落就是真的牛!
因为即便是最富有的洞熊部落,在冬季也会有一些老人冻死饿死。
不过自从洞熊部落富裕起来以后,每年冻死饿死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现在洞熊部落基本能做到在冬季,靠部落养的老人大部分都能活下来。
这是洞熊部落说起来最为人所称赞的,也是洞熊部落最骄傲的事。
岁今年就想尽力做到,在冬季时,靠部落养的老人不会冻死饿死,他觉得只要种植和畜牧走上正轨,应该问题就不大!
在任何时代,能不能老有所依,一直都是判断团体实力的标准。
岁知道,只要大虎部落能够做到让依靠部落养的老人都能安然度过冬季,就是提高部落威望和影响力的最好办法。
只要大虎部落的影响力扩大,就会有更多的部落来认“大哥”,更多的部落听从大虎部落的调遣。
现在小弟最多的还是洞熊部落,大虎部落想要顶替洞熊部落成为这一片的老大,还是任重而道远。
岁想要大虎部落有很多小弟,主要是他的野心越来越大,他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不仅想在大虎部落搞基建,他还想搞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想修建联通很多部落可以跑马的主干道,以后大家往来交易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