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现在的沈余,面临和他当时一模一样的问题,杨河想尝试把他往现实中引。

沈余缺少的只是重新融入这个世界。

而从他喜爱的东西入手,就是最好的选择。

画画——还是杨河从认识沈余开始,第一次见到他除了客气又强装的礼貌之外,流露出来喜欢的东西。

杨河当时就拍了拍沈余的肩膀,他这里正好有个绝佳的机会,隆村小学正好缺一个美术老师。

这种偏远村里的小学,扎根太深,一般孩子们长大后都是子承父业,选择出去上大学的时候人很少,偏科的教学就更不会太重视了,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招不到人。

学校的美术老师的编制一直空缺,整个隆村也找不出来一个正经学过画画的,每年都自己卖春联和画卷的老先生倒是有一个,但是老先生年纪都六十多了,画个画下来一天老眼昏花,更别提教学生。

杨河作为小学里的老师,加上在隆村呆了数年,对这种教育情况十分了解。

而且沈余的水平,不用说了,就他看见地面上用树枝画出来的那头虎头虎脑的小老虎就能确定,绝对属于外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画的有水平的那种。

杨河说得突然,沈余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他当时震惊的看着杨河,手里的树枝猛地掉到了地上,以至于连说话都有些磕巴。

但是却没办法遮掩心中的期待。

他没有任何教人的经验……而且在此之前的五年,沈余全凭着一身灵感作画,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教那群孩子们。

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启蒙阶段,沈余不敢应下这份职业。

杨河坚持让他试试,他也给出了十分客观的理由,学校又不是他说了算,沈余要想当老师,那得自己去学校面试,能力够不够得上由学校拍板说了算。

从那天之后,沈余忽然忙起来了,他甚至没有什么时间再去想前世和今生的事,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回忆十八岁前的几年,老师曾经教导他的方法。

沈余没有系统的教学经验,但是各科基本上流程都是一样的,这点交给了杨河,他保证把沈余训练的站在课堂上绝对半点不紧张。

另一点——

其实完全是沈余自己瞎操心。

他的基础知识很扎实,每一条路都是自己实打实走出来的,而且过程中遇到过的老师每一个都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他缺少的只是自信而已。

自信自己能变得和那些人一样的信心。

最后一天,沈余去学校参加了应聘,一个星期后,他顺利成为了学校老师群体的一员,当然,没有编制的那种。

毕竟沈余连身份证都拿不出来,村里人劝他去补办一个,沈余也用各种理由推脱了,他甚至愿意降低工资,只有身份证这一点绝对不能做。

他相信宗楚的能力,所以谨慎的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想留下,这里的生活很好,他甚至刚刚起步,一切都开始变得充实起来。

学校的生活远比沈余想象中的更好,隆村的村风很淳朴,小孩子们也一样,最熊的只要家长一吼,马上就变得老老实实,当然,老师的话更好使。

沈余长得好看,这个年纪的小孩还都分不清什么其他的尊敬情绪,看到老师像个书里画面的人一样,顿时好奇又欢喜的一个个像活跃的小鸡仔,天天蹦跶在沈余周围,叽叽喳喳的拿着蜡笔在纸上一笔一划的画画。

沈余把全部心思都投入进来,半年之后,他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个人。

隆村也不少上个年代跑到这里定居的外乡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在外没有亲戚,或者像沈余和杨河这样,哪怕在外边还有亲人朋友,却因为特别的理由不得不留在这里,一呆就是呆了一辈子。

沈余收养的这个孩子,年纪刚刚三岁,眼睛是葡萄一样的黝黑。

他的养父母亲是九十年代来定居的,俩人一直是镇上夫妻的模范标杆,虽然来的时候很落魄,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日子过得也不错,却一直没有小孩,沈余收养的这个小男孩也不是俩人亲生的,据说是从隔壁村回来的路上捡的,没人养,夫妻俩捡回来一直养到他三岁这年。

俩夫妻年龄大了,女主人病重去世,两天,男主人就跟着也去了,被发现的时候小孩只乖乖待在俩人身边,动也不动,听见开门声,也只是扭过头来直直的看过来,没有一点表情。

这孩子似乎天生就缺乏某些感情,而且长得虽然漂亮,看着像个机灵的,结果三岁也没说过一句话,总让人觉得有些不正常。

村里人愿意百家饭养大他,但是却没人愿意收养这一个什么都需要操心的小崽。

沈余却觉得他和自己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