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当时连城内有充足的粮草、药材,但仍然在接到应州缺粮的消息后无动于衷。甚至连数十万的百姓都不顾?”

方慎行思忖良久,“当时连城守卫是沈问的人,他认为那么多流民涌入连城会引起恐慌,也要吃掉不少的粮食,所以……把人拦下来了。”

被拦下的百姓被困在了应州附近,最终还是被胡人杀害。

但真相确如方慎行所言吗?

那为何他会被设计去了应州?

又为何在应州通往连城的路线被断后他还能平安回来?

这件事本就疑点重重,方慎行口中的真相也只是基于他自己而言。

其中一定还有什么事是他没有发现的。

“军粮,又为何迟迟未到。”宋知钰又问。

方慎行深吸了一口气,嗓音渐低,“我深知押送军粮的任务非同小可,因而主动请缨押送粮食前往应州。但……适逢卫河水患,粮食……被流民抢光了。”

在调查应州惨案时,宋知钰查过卫河水患。虽然卫河水患情况严重,但不至于让流民吃不上饭。

一是因为卫河附近的城池都是富饶之地,光是粮仓的粮食就够全城的百姓吃半月有余。

二是因为水患发生在入冬时节,粮食抢收已经结束,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三则是给那些流民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强军粮。

此事必定有隐情。

但方慎行多年前连中三元,写的策论至今还在书生之间流传,贵为当朝太傅的他,难道看不出这些把戏?

第41章 泄愤

宋知钰踉跄几步,撞上了身后的柱子,险些摔倒。

他笑了两声,用一种接近癫狂的语气质问道,“你们凭什么觉得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我宋家军会不敌胡人?胡人日日好酒好菜,粮草充足,我军战士吃的都是野草树皮,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足足坚守了四天!”

“这四天里,送出去的急报无数,所有士兵和百姓都在等待援军。你现在告诉我援军就在几十公里外看着应州城内的人自生自灭?”

“哪怕驰援应州的援军只有一万人,也不会发生屠城这样的惨案!”

宋知钰一直知晓大楚朝堂之上多弊端,启灵帝刚愎自用,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人人都想为自己争取最高的利益。

粮草、饷银下发之后往往只是十存一二。

他以为宋家军是在等一支永远也到不了的援军,没想到援军到了,竟然在不远处看着他们自生自灭。

难怪何洵和盛雨霁等人都让他别再查了,难怪他查案时阻碍那么多。

宋知钰悲从中来,几乎要晕厥过去了。

方慎行一脸懊恼的低着头叹气,没有再说话。

宋知钰努力克制住了心底的痛,又问,“这件事除了沈问和你,还有没有旁人参与?”

“没有。”方慎行立刻否认。

宋知钰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情,“你告诉我这些事,是想表达你的苦衷?还是让我原谅?”

想起先前方慎行追忆他爹的那一幕,宋知钰觉得恶心想吐。

只是有些事从方慎行嘴里挖不出来,还得另寻他法。

方慎行摇头,轻声道,“你爹在应州一带待了十多年,他做事稳妥,小心谨慎,一定会重新绘制应州一带的详细舆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