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自己打了个哈哈,把这事遮掩过去,又说起房子来。

既然商量好了要盖房子,剩下的就是行动了。

几人不再围着柴房纸上谈兵,各自行动起来。

胡秋月带着两小只收拾灶屋,把灶台擦干净,先做早饭吃,把肚子哄好。

幸亏泥炉一向是放在靠胡秋月卧房这边的墙边,没被砸到,连着煮水瓦罐一起幸免于难,但放在竹架上的煮菜的泥罐光荣捐躯了。

吃饭的碗都没有,趁着饭还没熟,张鸣曦想去后山上砍两颗竹子回来,先做一些简单的竹碗竹筷,不然早饭都没得吃。

去后山的竹林要经过李立维家,他随意扫了一眼,李立维家的院门开着,李大贵坐在灶屋的门槛上端着碗在吃饭。

村里人见面都会打招呼,何况李大贵父子农忙时帮了他家很多忙。作为回报,他娘帮忙料理他们父子的衣服鞋袜,两家走动密切,比一般人亲热的多。

张鸣曦马上堆起笑脸,热情地喊道:“姨父,在吃饭啊!”

“啊,鸣曦啊,你吃了没?来家里一起吃吧!”李大贵看见张鸣曦,忙站起来,端着碗走出来,热情地喊他去家里吃饭。

乡下人都这样,碰到饭口,会热情地喊人家来家里吃饭,其实都是客气话,个个都知道。

主人顺口一说,客人自然会礼貌拒绝。

乡下人平时粗茶淡饭,吃得简陋的很,真有不懂事的人跑去人家吃饭,没有拿得出手的饭菜,只会让主人难堪。

张鸣曦当然懂得这些,忙摇手道:“姨父,你快吃饭吧,不用客气,我家的饭好了,等一下就回去吃。”

第172章 财主啊

这时李立维听见说话声,从灶屋探出头来,喊了一声“鸣曦哥”,问道:“这么冷的天要上山吗?山上雪深的很,不好走呢。”

张鸣曦笑道:“不上山,去后山竹林里砍两颗竹子用。”

李立维忙道:“等一下,我来帮你。”

说着,端起碗,把碗里的剩饭几口扒拉到嘴里,一边嚼着,一边往外跑。

竹林里雪太厚,一个人确实不太好弄,张鸣曦也不推辞,笑道:“那就辛苦你了。”

李立维今年总帮他家干活,俩人早就结下了革命友谊,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路上,李立维又问他这么冷的天砍竹子干什么。

要知道,竹子不像树木,树木摸起来是温的,竹子摸起来是冷的,天气越冷,摸上去越冰。

所以很多地方夏天床上习惯铺竹席,就是因为睡上去凉快。

张鸣曦和李立维互相之间知根知底,并不想在他面前打肿脸充胖子,实话实说道:“唉,可别提了,昨晚一夜大雪,把灶屋压垮了,水缸和碗筷压碎了,现在去镇上买也来不及,我先砍两颗竹子回去做些竹碗竹筷先将就着用吧!”

李立维一听灶屋垮了,大惊,一颗心“砰砰”乱跳,失声问道:“灶屋垮了?人没事吧?宴宴……,宴宴和大姨住的那一间没事吧!”

张鸣曦没有注意到他语气中的停顿,随口答道:“人没事。垮的是外墙,没有影响到娘那一间。”

李立维听见人没事,悄悄地长吁一口气,那颗胡乱蹦€€,差点绷到喉咙口的心总算乖乖进了胸腔。

他又问道:“灶屋垮了,说明两间卧房也不是很安全,你怎么打算的?”

张鸣曦见他小小年纪,一下子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不由得赞赏的望了他一眼,叹气道:“正是呢,我怕竹子和宴宴害怕,不敢进屋住,没敢告诉他们真相。只说我想盖新房子,特意把灶屋扒了,腾地方盖新屋。”

“你要盖房子?盖房子要的钱可不少啊!”李立维担忧地道。

看吧,他张鸣曦穷出名了,一说想盖房子,个个都知道他没钱!

张鸣曦面露赧色,不好意思地道:“就是没钱,不然早就该盖了。茅草屋年头久了,风吹日晒的,墙都朽了。遇到刮风下雨,我就担心,生怕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