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敛嘿嘿笑:“确实如我愿了。”
关实有些蒙在鼓里,他脑子有些迂,不晓为何赵敛会认识雄略军左右厢都校。按道理,一个家中经商的,哪里能攀上此等关系?又听他们说起太尉,更加不解:莫非是亲戚,同是姓赵,所以多照顾?后来总算听明白,哪里是什么商人之子,他所识的赵敛,分明就是赵太尉的儿子。
关实倒吸一口凉气,走到赵敛跟前去,冷不丁问道:“二郎是太尉家的二郎?”
赵敛这才反应过来,怎么稀里糊涂地说了,根本没顾着旁人。所以又同关实解释:“太尉确实是我爹爹,你不要说出去。”
关实怎么会说出去,他就是很惊讶:“二郎怎么不早说!就我不知道。”
以前他不知道赵敛的身份,还能和他打闹,现在知道了,他忽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赵敛却和他说:“这有什么的,不过就是个名分而已。”
关实很不自在,后来还是找了个借口,说要去庖帐吃饭,不一起走了。
“他怎么走了,真奇怪。”赵敛苦恼道,“早知道就不乱说了,他要是以后不跟我玩了怎么办?”
“怎么会。”周彦安慰他,“阿敛真心对别人,别人一定会真心待你的。只是你下回就不必要说谎,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是。”赵敛知错,又问道,“周将军一会儿还回雄略军去么?”
“怎么了?”
赵敛东张西望,将周彦拉至一隅,悄声说:“不瞒将军,这几日我练刀,颇有心得。”
他说起刀法,将这些日子里自悟之得全说出,又道,“双手刀,到底与单手刀不同的。每逢我用双手,总觉左手是摆设,其实还是右手用力。如此,怎么能算双手刀?我心不解,望将军教我。”
周彦挑眉:“原来是向我拜师学艺来了。怎么,你钟爱双手刀?”
“我喜欢长刀。短刀勇猛,挥程却小,难近敌身。短刀比短刀且好说,若比长枪,则大不敌。燕人善枪,枪也有弱点,在我看来,只有长刀与之相克。枪杆钝,用力挥斩尚不能杀人,唯刃与纂能见血。且长枪易攻难守,相比灵敏,还是刀更胜。长刀能破枪,还能斩断枪杆,难道不能克长枪?”
闻此,周彦笑了一声,微微点头。
赵敛又说:“单手持长刀,其力分散,下猛而上虚,攻势不烈。唯双手使,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功力。可惜我不是左撇子,我的左手无力,何解?”
“阿敛想得复杂了,无力就多练,练多了,自然有力了。况且,在战场上,一把刀只能劈断一把枪,你说要克,其实是同归于尽,犯不着如此。”
赵敛略有思索:“我不砍长枪不就成了?我只对着人砍,杀人总不至于刀断。”
“杀人?”周彦有些震惊,“战场杀敌固然重要,但能不杀人,还是不要杀人了。双手刀没有任何诀窍,就是练。先练左手,待左手与右手相齐,再练双手。切忌身跟手跑,身、手、刀同心,才最要紧。刀法也有,只不过是要等左手练好了,才能再学。”
赵敛若有所思,挥了几下左手,问道:“欲使柔刀,又怎么解?”
“柔刀?你想学柔刀?”周彦意味深长地摇头,“柔刀讲究一个‘柔’字,难学,没有几年,你成不了。”
赵敛抱拳说:“难学正好,我喜欢学难的东西。将军能教教我吗?我入了军营,总得有一技之长。我心不在枪,只在刀,将军又能使好刀,不知能不能同您学习一二?”
“和我?”周彦上下打量他,说,“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我严厉,你吃不了苦。”
“怎么不能?”赵敛把袖子都摞起来了,说,“我愿从军,愿建功立业,自然不怕吃苦受累了。只希望将来能为大周冲锋,做个功臣。”
周彦闻之大笑:“你真想学?”
“真想。”
“那你就……”周彦思量半晌,“明天夜里,带着你的刀来。”
【作者有话说】
双手刀不是双刀,是双手执刀。
文中的长刀原型是苗刀,小谢送给小赵的流照君也是苗刀,有五尺多长,一尺约为现在的31.2厘米,那么流照君就是一把超过156厘米的刀(流照君160厘米)。刀这个东西,只要用就会有磨损,小赵那么宝贝流照君,是不会拿流照君来练武的哈,更不可能拿它来杀人,所以后面小赵用的刀都是普通的刀,随便砍随便费不心疼~
周彦上一次出场是在第18章 ,只要记得他是小赵的师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