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宋宣和遗事 周扶 3286 字 4个月前

持盈很不满:“带你去你就去,哪里来的那么多话!”

他太蛮横无理了,赵煊没有办法,赵煊明天过生日,大半夜的还得陪他折腾,持盈明天可以睡到很晚,因为儿子过生日没有惊动父亲的道理。但他本人却得一大早去南郊祭祀,可没有关系,他还很年轻,他可以不睡觉,持盈带着他走路,他变得很开心,但他为防持盈看出他的得意与开心,只能埋着头走。

然后把路上的小石子都给持盈踢开。

可持盈狗咬吕洞宾,骂他:“路也不好好走,当心又摔跤,这么黑呢。”就把灯照到他前面一点,赵煊就在珠灯下面飞脚踢石子。

咕噜,咕噜,石子转到草丛里。

第121章 花开花落日复夜 惟觉新年非故年11

=================================================

宣和是持盈的年号,宣和殿是持盈的书房。

谁也不知道持盈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这两个字,把这个年号用了十六年还不觉厌倦,如果不是金兵遽然南下,恐怕这个年号还要继续延长下去,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

持盈是很喜欢改动的,他给一切改名字,延福宫、华阳宫中所有新造的宫殿都是他自己亲自命名的,可是到了年号上,却忽然不动弹了,显示出一种难得的长情来。

宣和殿曾经因为和年号重名,有人提议叫做保和殿,可叫了两年后持盈仍然改不过那个口,就还是叫宣和殿。

持盈喜欢的画撰在一起,是宣和画谱;持盈喜欢的字编到一块,是宣和书谱;持盈最好的朋友,做了十年的宣和殿大学士,而持盈自己呢,他没有字,哲宗皇帝是个言而无信的人,说好要给弟弟起一个字的,持盈等了很久很久也没有等到,他不给弟弟起,别人也不愿给皇帝起,恐惹一身臊,持盈也不强求,就自娱自乐地给自己起一个号念着玩,还是宣和,“宣和主人”。

他是这座宫殿的主人,他请赵煊来到他的地盘。

高竹翠柏、奇石峭壁,宣和殿是持盈式审美的第一个试验田,他把堂皇的宫殿变成了江浙的民居,在巍巍皇城之中开辟了一方清净天地。

庭中有一棵荔枝树,从闽山千难万险地运过来、养活,持盈后来在延福宫、华阳宫也种了很多荔枝,但宣和殿的这一株是它们的母亲。少年时代的持盈爬梯子上去摘荔枝,蔡攸给他扶着。

他就是在这棵荔枝树上迎接了发妻病重的消息。

赵煊站在他的旁边,他不可自抑地想起很多年前的旧事。

他到坤宁殿去,静和不要他了,但没办法,他们还有两个孩子,还那么小,静和得托付给他,但静和恨他,对他说,如果早知道嫁给的是你赵官家,我还不如嫁给一个农夫。

持盈当时对她失望极了,他心里对静和冷笑,还嫁给农夫,你是王审琦的后代,要嫁给农夫,除非宋朝亡了!但静和又说起他的母亲陈氏,她要持盈记得,他们两个曾经携手去过€€陵,持盈带着她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他们拜过天地,有过誓言€€€€看在我们曾经有过恩爱时光的份上,看在我们是结发夫妻的份上,放过我们的孩子吧。持盈在她面前百口莫辩,拂袖离去。

四月的荔枝树绿油油的,没有果子。

帝驾的到来使宣和殿变得辉煌、光明,持盈没有扔掉手里的那盏珠灯,他把珠灯举起来,照亮了荔枝树最底下的一层绿叶。

经冬历春。

赵煊从东宫出来,跑过长长、长长的宫道,在宣和殿里找到了父亲,他临摹了一份千字文给父亲看,夏天很热,他跑出了一头汗。持盈拿过他的千字文,望向窗外,荔枝累累地赘着树叶。

持盈仰着头,对荔枝树说话:“我对不起你娘娘。”

灯暗暗的。

赵煊仰头看着荔枝树:“娘娘去世前,和我说……”

持盈开口打断他,不愿意再听:“我知道。”若云跟他说过。

赵煊有些讶异:“当时只有我在,我没有和你说,你怎么知道?”

静和在深夜里去世,身边只留下了一个赵煊。

当然,作为国母,坤宁殿等满了记时刻的人,他们要将国母的去世的时间无比精确地记录下来。

小孩子对于死亡是很敏锐的,赵煊警惕地坐在母亲身边,夜很深,他没有睡着。

静和一向不让他多说话,所以自己也很少说话。

但那个夜晚,她罕见地开口安慰儿子:“不要怕。以后,爹爹会照顾你。”她其实把赵煊托付给了若云,但那只是场面上的话,除了上天,只有一个人能保住赵煊、照顾赵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