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宋宣和遗事 周扶 3420 字 4个月前

“庄公寤生,武姜才讨厌他,可见即使不慈如武姜,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讨厌自己的孩子。太师有孩子,朕却没有做过父亲,朕是很想知道,天底下会有父亲厌恶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他去死的吗?”

而蔡€€将这一层遮羞布掀开来:“道君珍爱陛下之深,犹如渊海。陛下误会他了。”

猛然听到蔡€€点破他,赵煊喃喃道:“他爱我?”

他有些自嘲:“他爱蔡行都多过爱我。”

蔡行是蔡攸的儿子,蔡€€的孙子,自幼被持盈养在禁中,待遇与皇子等同,又受荫封作了殿中省。这官乃是照管皇帝起居的,不过他那么小,什么也不知道,不过是持盈将他带在身边的一个名目罢了。好比赵焕还提举皇城司,但他一日也未去上过工。

“他还为蔡行写过敕令。”

蔡行做殿中省,空领着官职还出了疏漏,台官弹劾,蔡攸就去禁中把儿子拎着耳朵提回家,听说皇帝还乐不可支地挽留他们两父子。蔡行第二天委委屈屈地上札子辞职,而持盈呢?面对这样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调笑着为他写了一封敕令。他的行书恣意潇洒、登堂入室,如飘藤荡柳,洋洒林间,像一个温柔的长者那样安慰着这个和他没有一点血缘的少年。

这敕书赵煊也看过,持盈在纸上说,你年纪那么小,又是刚刚入职,有些错误很正常,千万不要因此自责,而是应该振作起来呀!

那时候他觉得蔡行比他更像父亲的儿子,恨不得将这卷书给撕了。

可是多么美的字,多么潇洒的字,他舍不得。

于是他摔碎了蔡€€进献的琉璃杯。

赵煊轻轻地说,“可他却没有一个字是落给我的。”

他想起持盈为了林飞白来探望他,那个时候的皇帝志得意满,好像一阵风一样刮来东宫,给他留下了狎呢的片语,可那字是给他的吗?难道不是为了林飞白吗。

而蔡€€沉默了片刻,说:“宣和七年,陛下尚在朱邸时,臣曾进过一幅楷书千字文。”

赵煊至死也不会忘记那卷千字文。他渴望瞻仰父亲的圣迹,却没有人敢给他,在得到千字文的那一刻,他是多么真诚地感谢蔡€€呢?

蔡€€叹了一口气,他为求自保,害持盈落到如此险地,他曾经盼望过他回心转意,也曾盼望着神器陷落,持盈可以自立东南,但是还有最后那种,目前最大的可能€€€€面前这位新天子真的要做他父亲此生的倚仗了。

难道非要重蹈玄宗和肃宗的故事吗?那他会很难过的吧,他是这样一个爱热闹的人,如果像玄宗一样凄冷地被软禁着,鸳鸯瓦冷、翡翠衾寒,他该多么难过啊。

“道君初御宇,陛下即降生,此我朝未有之盛事,道君欢欣卞舞,不可自抑,乃于宣和殿中书千字文一卷,以俟陛下长成后赐下。”

还未至二十岁的持盈,于书法一道上还没有臻至化境,仍有许多二薛的影子在身上,但对于他那个年纪来说,能写出这样的笔体,已可以说是天才少年了。

那一卷千字文匀整俏丽,筋骨挺拔,翩飞如鹤,仿佛即将振唳九天,时人为尊皇帝,将这种笔体敬称为“瘦金书”。

那天宣和殿热极了,持盈吹干墨痕,他唯恐风惊掠了纸张,连打扇也不许,宫娥们只能用冰盆将他团团围住。

“元长。”持盈这样叫他,请他来看,表情得意、骄傲,好像得到了无上珍宝,“我要用千字文给大哥开蒙,怎么样?”

他的孩子明明还在襁褓之中,话都不会说,他却已经想到这么后面了。

正当持盈还在幻想着他以后会如何抱领着娇儿,逐字地点过这卷千字文时,皇后宫中的押班娘子刘氏来见他:“官家,太后将大王抱去隆佑宫里养育了。”

持盈的脸色霎时间倾塌下去:“他要抱走大哥,圣人没有阻拦吗?”

“太后讲,娘娘是少年人,并不会抚育孩儿,她说,她说官家也是他养得大。大王身份贵重,她、她不放心……”

持盈那个时候的气还盛,他刚刚即位就将蔡€€提拔回京,并出用了崇宁的年号,表达自己要恢复新法的意思€€€€而向太后,他的养母,父亲的正妻,却是旧党的女儿。他和养母闹得非常、非常的不开心。

蔡€€见皇帝的脸上凝聚风雨,便建议道:“臣听说英明如唐太宗,也曾躬亲抚养过高宗与晋阳公主。太后若是不放心圣人,官家自来养育大王便是。”其实皇后是少年人,皇帝又如何不是呢?

但是持盈想了想,觉得非常正确,于是立刻跑出了宣和殿,他那个时候非常好动,还没有完成从王爷到皇帝的身份转换。黄昏的时候,他就把长子从隆佑宫里抱到了福宁殿,并且煞有其事地在侧阁里布置好了婴儿乃至于幼童的寝具,还为所有的家具裹上了柔软的绢布。

有一日蔡€€来见持盈,持盈把他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对蔡€€说,大哥可聪明了€€€€蔡€€心想这么大的小孩儿能聪明到哪里去,他又不是没有做过父亲,持盈眯着眼睛笑,眼睛像月牙:“他会笑呢。”

谁家的小孩不会笑,不会笑那是傻了。蔡€€不可能去泼持盈的冷水,跟着皇帝看赵煊一日日的变化,持盈说他这儿那儿又长了一寸,元长,他出生的时候可难看啦!现在多可爱,等他再长大点就可以睡新床了。

他会爬了,会慢慢地走,他看见我就笑呢,他什么时候才会说话啊?

但是那张新床到底没有用上,赵煊刚搬进福宁殿不久,皇帝生了急病€€€€这也是林飞白说太子与皇帝相克的证据之一€€€€太后代下谕旨,册封路也不会走的赵煊为太子,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