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君子无咎 尔曹 4064 字 4个月前

是把守宫门的禁军!韩棋震惊愣住,眼看着这帮军汉对着手无寸铁的羸弱阉人们挥舞刀枪棍棒。可枪棒竟似有眼,只往灰衣人身上落;再看陈玉山,依旧抄着手,一脸得意的笑。韩棋方才明白,这是陈玉山找来拉偏架的帮手,自然也是苻公公的人。

不到一盏茶功夫,灰衣一党便被禁军圈在一处团团围住,苻公公的人早趁乱四散逃了。禁军首领是个留络腮胡的中年壮汉,声音洪亮:“将这班犯上作乱的刁奴带走,押送审刑院!”

陈玉山一甩拂尘,拱手送道:“有劳程将军。程将军护驾有功,圣人必降隆恩重赏!”

此时韩棋恍然大悟,陈玉山故意惹怒仇公公手下,正是为激对方前来“逼宫”,这样一来,他才有借口调动禁军,将仇公公手下一网打尽!

事成之后,陈玉山转回殿内向老皇帝邀功讨旨,问如何处置这班“大内反贼”。老皇帝正为除掉仇老妖怪高兴,大手一挥,说“格杀勿论!”韩棋待要请圣人三思,已来不及开口,不禁十分懊恼。

原本只想挫挫仇公公嚣张气焰,孰料竟被陈玉山顺势借力,一举将宫中仇党清剿大半。没了仇不息牵制,往后苻春一派在这深宫中便一家独大、有遮天蔽日之权。更何况,苻春手握兵权……思及此处,韩棋不免颓丧,可老皇帝竟毫不警醒,仍沾沾自喜,乐呵呵地听陈玉山满嘴抹蜜,吹捧圣人如何运筹帷幄、英明决断。

末了陈玉山趁热打铁,提醒老皇帝道:“禀圣人,眼下仇公公重伤卧床、行动不便,内侍省总领宫中各司,无人执掌似乎不妥……”老皇帝闻言头一偏,盲眼微阖思索片刻,正色道:“陈玉山,你进宫也有些年头了?你师父教得不赖,如今你也能独当一面了。内侍省就交由你来主事吧。”

陈玉山连声应诺,声甜如蜜:“圣人错爱,抬举奴婢了。奴婢自当结草衔环,为圣人赴汤蹈火、全力以赴。”

“不过,你师父在外监军,你又在大内主事,免不了遭人腹诽。”老皇帝点他道,“儿大不由爷,往后你师父是你师父,你是你,须得有自个儿的主心骨才是。”

这意思是要扶持陈玉山与他师父分庭抗礼,作下一个仇不息?韩棋暗叹道,这老皇帝自以为善弄权术,只怕又是一出作茧自缚的昏招。

折腾了一夜,日出前老皇帝瞌睡来了,由韩棋伺候着上榻歇息。

陈玉山得了圣人口谕,便带人杀去太医院,亲自上手从仇老公公身上把印鉴与腰牌薅下来,又将内侍省从上到下一干人员用自己的亲随替换个遍。午前他领两个小阉人抬着一箱奏本,意气风发地回紫宸殿复命。

韩棋正趴在龙榻边沿打盹儿补觉,被陈玉山拍醒后,他揉揉眼睛,一脸懵懂。陈玉山在他压得红红的脸蛋子上拧一把,笑道:“瞧这乌青眼眶子,累坏了?叫赵安来换换你?”

韩棋摇手道:“公公问问这老神仙,可让旁人近身?是我的‘福气’,谁也替不了!”见有新的奏本来,他伸伸懒腰,随手捡起一册抖开看看,瞬间睡意全无。

里头没有批阅的痕迹,是待处置的原件!韩棋迅速调整神情,假装毫不在意,随手又抛回箱里。

细想之下,韩棋顿觉柳暗花明。仇不息是中了进士、仕途不顺被人陷害、遭受宫刑之后才进宫的,自然批得了奏本;可这陈玉山出身贫苦,打小儿卖身进来,认字算术都是入宫后苻春现教的,哪有参阅政事的本事?

第49章 公子必不稀罕

韩棋将陈玉山恭送至殿外,两人伫立在阶前,遥望肃杀北风中雾蓝色的天空。

“你那‘舅舅’,连你娘多大生你、几时过世都说不清。”陈玉山忽然扭头冲他诡秘一笑,“是他送你进来的?”

韩棋心里咯噔一下,随机应变道:“他不过是顺路带奴婢进京的同乡,哪是真舅舅。真舅舅怎会由着亲外甥往这火坑里跳?”

陈玉山不置可否地笑笑,想想又问:“难不成你是自愿入宫为奴?”

“奴婢从小长在贵人府里,原本就是卖身家奴,”最难识破的谎言,是真假话掺半,韩棋将这一路经历掐头去尾、添油加醋编道,“后来幸得贵人看中,教我读书识字,作了伴读。再后来,贵人为挣仕途,求娶长官千金,便狠心打发我出来。人活一口气,他不是想入朝为官吗?好啊,早晚有一天,我要叫他跪在我面前,将他身家性命都捏在我手心儿里!”

陈玉山听了这话,定定打量他神情许久,然后一面提袍下行,一面扭头笑道:“真有这一日,记着叫咱家也去瞧瞧热闹。”

回到殿内,韩棋迫不及待地将那一箱奏表挨个取出来浏览,只因抱着一线微薄的希望。万一里头有公子上书呢?年关将至,早过了他该回江都的日子,公子这时也该意识到他出事了吧?左峻虽不准他向公子通信,可公子总认得他的笔迹,无论他代老皇帝批复什么,公子看见了就能知道他在宫里,就能……

就能如何?韩棋转念一想,又觉心凉似水。如今公子势单力薄,在这暗流汹涌的时局下,能保全自身已是万幸,即便知道他沦落深宫,除了为他伤心饮恨,又能如何?他不敢想,这些日子公子等不到他,会有多焦急上火;身边那两个傻大个儿,能否为公子分忧解愁?吴郡王是否已知他二人身世的秘密,是否会对公子不利?

韩棋将奏本分门别类理成三摞,思绪飞回千里之外的爱人身边。公子一向淡泊名利,皇孙身份于他而言并非机会,而是负累;就让李炎作他的天子大梦去吧,公子必不稀罕。韩棋只愿公子远离刀光剑影、尔虞我诈,平安顺遂度过一生,哪怕再想不起来“李棋”也好。

老皇帝一声哀嚎将韩棋唤回眼前困局。

“疼死了!韩棋!药,拿药来!”老皇帝在龙榻上翻滚踢踹,韩棋急忙从怀中掏出药粉,化进半杯水里喂他服下。

待老皇帝平静下来,韩棋便扶他起来,将奏本内容向他复述一遍。年关岁末,奏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级官员上表的新年问候,无需回复;告老还乡的、喜获麟儿讨名儿的、吏部出的任免状子,韩棋依照老皇帝口谕一一批示;最后只剩两份要紧的,一是靖王问除夕之夜进宫朝见的许可,二是吴郡王问郡主李升丁忧持孝之期。

韩棋等了许久,老皇帝仍不给回应,他便仗着胆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圣人英明。靖王此时入宫怕有隐患,不如不见;吴郡王委婉请圣人收回赐婚旨意,抑或在问起事之期?”

老皇帝摇头重重叹息:“不回,问什么都不能回。据左卿查察,中书门下两省都是那畜生的人,奏本必经他们手。朕若贸然与李炎沟通,只会打草惊蛇,坏了大事。”

韩棋不免沮丧,先前他想得太过简单了。即便扳倒了仇不息、收回阅政之权,老皇帝仍被困于南衙众吏、北司阉党这双重囚笼之中。靖王实际已将皇权蚕食殆尽,只差可令他“名正言顺”的那一纸传位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