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章】结连理

不留 姬二旦 2454 字 4个月前

先前带她来此的宫人得令再度将之送出宫。下了雨,因而宫中本点着的灯火都灭了,他便提了一盏在前头引路。

夜里的庑廊黑黢黢的,夹着细雨,袖囊灌入风。

“大人是认不出在下了么?”前头的人忽然言。

“俞枳?”王挽扬显然一顿,后又豁然开朗,而问,“如今你怎么在宫里头。”

“那日大人走了之后,县主就将我闲置在别苑,在那里认识了一位赵大人,那时御前正好有空缺,机缘巧合,在下便入宫做了侍从。”

王挽扬浅笑点了点头,想着俞枳是刘暇的人儿,机缘巧合也都是刘暇自己的安排,只不过听到了“赵”这个姓氏,心里头免不了又是一惊。

“这样也好,比之从前做门客的日子,想必要畅快些。”王挽扬笑着道。

“是啊,总有一番用武之地了。”俞枳言语淡淡,感激王挽扬嘴下留情,谁人不知刘慕的门客与面首又有什么差别呢。

不知是否是错觉,王挽扬听出了几分心酸。这个人也是一样啊,行动哪能任凭自己自主呢?就像听凭风的扁舟,没有桨,是根本划不动的。

即便他行动自由,这个年岁也无法参军了,更何况太平年间甚少征新兵士了。

“好好做呀。”王挽扬难免以过来人身份说上一句。撇去其他种种,俞枳纵然是在这场棋局风口浪尖的卒,但他还有存活下来的可能。而自己呢?即便是炮是車,但注定早就要被牺牲了的。

不如不争,争得累了到头来还是白干一场。

正如眼见刘暇宫中新添了几位妃嫔,她也不会再放在心上。

刘暇则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以眼下的情景,他不能再多做什么。

所谓的大婚,也仅仅是少数人心知肚明的大婚。

对外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两国之间权力抗衡的一场微妙的和亲罢了,因而场面自然要盛大恢弘,如此才能彰显岭国的国力,才能稳固两邦之间的关系。

因而并无王挽扬从前想象之中的寻常酒筵,也没有让她饿着肚子空守在殿内的礼数。

外头大臣宾客吃什么,宫人自会端一小份进来,王挽扬腹中满足,心里头也算得上是满足。

只是胡思乱想自家父亲弟弟却没能来看她的婚礼,有些可惜。不过转念一想,王洛山是个要极面子的人,情感对他来讲便是负荷,他才不会因此事而悲切呢。说到底王挽扬的无情都是像极了她父亲。

刘暇有些醉了,穿了一身大红喜袍,遣众位宫人下去。

大殿之中灯火灿灿,将人的模样照了个分明,墨色深浓的眼如璨星,哪知他的几许迷离是故弄玄虚还是真的喝多了。

酒气倒是不怎么刺鼻,反倒是夹杂着一丝梨花的香气,清清凉凉的,尤为沁人。刘暇晃到了埋头吃食的王挽扬的面前,拉了凳子坐了下来,一手托了腮,弯着眼眉看着她,笑得清甜,说:“我这身好不好看?”

他的眼眸里藏着月亮,泛舟于眼波,波澜不兴。

王挽扬嘴里的肉还未吞下去,顾自己嚼着并未立刻搭理刘暇。那人却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看着她碗里的肉,吁了口气,有些酸地道:“这么好吃么?”

放下了筷子,擦干净嘴的王挽扬点了点头,敷衍他:“好看好看,好吃好吃。”

刘暇却没苛求,像是极为餍足一般,乐得很。

想来是真有些醉了呀,王挽扬凑近了他,用指尖划过他半闭着的眯上了的双眼。

看他喉结一动,闻他言:“将军,紧不紧张?”

被他说中了心事,王挽扬手下的动作一顿:“看你倒是极为坦然,是不是习惯了就熟能生巧。”

“巧不巧,要等会你说了才算。”刘暇笑意不减,任由王挽扬用指背擦过他的颧骨,轻搭上她的手腕,轻轻摩挲,一派迷醉之色。

掌下牵引着脉搏,直通心底,一阵悸动,王挽扬非到一定时刻不会饮酒,此时此刻却是被迷惑着双手交缠灌了几杯清酒,却也不是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