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买椟还珠 涉雪穿林 2975 字 4个月前

闵疏说:“如今幕后之人敢为了一己之私毁屋炸桥,以后必然得寸进尺,王爷等得,暨南雪里埋着的二十万百姓等不得!”

闵疏站起来,把自己腰间褶皱的衣裳拍平,沉声说:“若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王爷,咱们不能等着他人发动民变,要先下手为强!”

屋里一片寂静,梁长宁垂眸片刻,抬头与他对视。

闵疏说:“周鸿音带着三万兵马进了暨南,我们只要拉拢暨南布政使陈聪,待暨南长桥一断,暨南就成了独立于外的孤岛。暨南难民二十万之多,一旦收归,可抵王爷手里多少兵马?”

闵疏盯着梁长宁,一字一句道:“机不可失!”

他眼神冷静,瞳孔深处藏着野心和谋算,在窗外映照进来的雪色里泛出一片冷艳的光。

他真的在闵乱思治。梁长宁不合时宜地想。或许当自己的幕僚,确是委屈了他。

“我会好好考虑此事。”梁长宁半晌道,“兵马交接,兵器锻造,粮草运输,样样都需要筹谋,不论我做不做,我都不会让周鸿音拿着百姓的命当儿戏,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二人各退一步,闵疏沉声说:“最晚三天后明堂邸报西传,说不得幕后之人也会挑在那时候动手炸桥,算上信鸽的脚程,王爷思虑的时候不多。谋在于众,断在于独,我说再多也是枉然,王爷要早日决断才好。”

二人谈完,各自出门。

闵疏带着暮秋往文画扇的宫殿去,而梁长宁带着张俭往西街去。

他要同茂广林商议此事。

茂广林已年近八十,他老眼昏花,看书的时候凑得近,梁长宁到的时候,他正在翻一本太公六稻。

梁长宁推门而入,喊道:“老师。”

茂广林从书卷里抬起头,诧异道:“你怎么来了?”

张俭守在门口,梁长宁落座在他面前,说:“有事相商。”

事情过程冗长,梁长宁三言两语说完,问:“老师觉得如何?”

“险。”茂广林慢慢出了口气,说:“险中求胜,赢面却大,是步绝妙好棋。”

梁长宁说:“我未必不知,只是此事牵涉过多,短时间想要周全办下去,还差了重要的一步。”

茂广林不傻,说:“你是指暨南布政使陈聪?你要想得到暨南灾民拥护,就不能越过陈聪去,陈聪是第一个跨出重重围堵救灾的人,只有他愿意听命与你,灾民才会听命与你。”

“老师慧眼。”梁长宁说,“我记得老师从前提过陈聪。”

话已至此,茂广林已然明白,只说:“或许五十字内我能说服他,只是要叫你的人跑一趟,替老夫送送信。”

梁长宁颔首,说:“多谢老师出手相助。”

茂广林挥了挥手,叹口气说:“我也只能帮你这些了。”

梁长宁默然,知道他所言不是客气话。茂广林自辞官退下来之后,几乎谁也没告诉,独自一人隐居于此。先帝再三挽留,茂广林仍旧要走。

茂广林深知为官道理,他只是个内阁首辅,也是从寒门里一步一步爬出来的,他无权无势,唯一能运筹的只有帝王心思,可朝廷局势紧张,他最看重的学生梁长宁却选了条最难走的从军之路。

他的学生有不少入了朝与他同侍天子,可都是些书生。茂广林偏爱明显,早在梁长宁十六岁时就与他亲厚非凡,得了茂广林教导的梁长宁如虎添翼,战战告捷。

文沉早就瞄准了茂广林,非要拆了梁长宁的这双翅膀。

誓要杀茂广林的杀手一茬接一茬,茂广林几次差点避不过去,他只能提早辞官,借着夏国公的力,做出了一副远走沧州老家的假象。

“老师是为了我才辞官的。”梁长宁说,“老师知道文沉有反心,而父皇早就龙体抱恙,您猜到文沉会动手,只能早早辞官,在此处隐姓埋名等着我回来。”

“老师帮我的已经足够多了,万万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梁长宁微微停顿,说,“此事过后……老师是否有返朝任职的打算?此处毕竟贫寒潮湿,或换个宅子也好。”

茂广林仰头不语,雪花落在他脸上,他半晌才微微摇头,颤巍巍道:“……老了,老了。旧臣不入新朝,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殿下若是无人手可用,老夫还是举荐我那孩子。”

茂广林眉头一松,笑说:“不过我看如今你走的这一步也极好,能想到收归灾民入军,是个好法子。只是这法子,不像是你往日的路数。”

茂广林对梁长宁是再了解不过的了。他做事凭心,不会搞这些弯弯绕绕却又直达要点的事,他能想到收归反民不难,难的是他在如此短时间内拿出一套方法来,甚至连陈聪都考虑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