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池鱼 池也池 2351 字 4个月前

长女前几年已许配了人家,只剩次女还在跟前侍奉,不过眼瞅着也到了眼婚嫁的时候。

闻濯同姚如许登门,便是由他这次女带路去的议事厅。

小姑娘亭亭玉立,还在对外来事物好奇的年纪里。

起初见到闻濯二人还有些警惕,后来得知他二人是远来贵客,顿时放下了端着的姿态,在路上一个劲儿地询问他二人从何处来,是哪里人。

偶尔对上闻濯的视线,还晓得要脸红。

见一旁的姚如许神情不愉,便没有多同他搭话,偶尔得闻濯一两句冷淡的回复,便愈加感兴趣,人家回半句,她能问十句。

言辞十分跳脱活泼,秀气的小脸上的表情变化的也很快,这么具有生气和个性的姑娘,在京畿很是少见。

临到议事厅,她还在问。

“你二人生的这样高大,到底是吃什么长起来的?在我们这里,就没见过你们这样高个子的男子。”

“你们那儿的女子是不是也是这般?”

“年前我在红药溪那边见着一个姐姐,她个子生的跟男子还高,但身量是极其苗条婀娜的,人生的也好看,可街坊四邻都讲她嫁不出去。”

“我跟他们理论,他们非说我不对,还害我回来教我爹罚跪了一夜祠堂,可跪死我€€€€呸呸呸,我差些忘了,我娘不喜欢我这般说话。”

她忽然转过身,看着闻濯二人,垂头丧气地叹息一声,“唉,你们说我们这里的人,是不是特别没意思啊?”

闻濯本不知晓该怎么回答她,抬眸望见有人出厅迎接,便止了声。

“月摇,回你娘的房里去。”说话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虽头发两鬓略微带霜,却中气十足,瞧着面上荣光也不像一个花甲之年的人。

但他的五官模子并没有变,跟廿载前相比,只是多了一些岁月雕琢的痕迹。

小姑娘约莫是怕极了再次被罚跪,哪怕神情诸多不舍,却还是扶礼离去。

聒噪的小黄雀一走,满庭就只剩夜风吹拂,和夏虫躁动的声响,三个大活人对坐,也比不上一个小姑娘生动。

三人讲完客套,尹毓便邀闻濯上座。

他为人还是端了些身为先帝旧臣的架子,哪怕见到京中的人,却也不愿多说讨好的话,知晓闻濯的身份,也并没有太多的动容。

想必已然知晓闻濯会登门的消息,也想好了应对的措辞。

满庭冷清之时,却也还是要主动请罪一句,“不知殿下亲临庐州,恕下官未曾远迎。”

闻濯面不改色,“江南草乌走私贩卖盛行,尹大人这个庐州刺史竟毫无察觉么”

作者有话说:

闻濯:终于轮到我出来走剧情了!

注:“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翁卷《乡村四月》,这里用就是觉得江南景致保质期长。

写庐州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许嵩的庐州月里“桥边红药”、“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中出自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第67章 杀二臣

尹毓面不改色:“殿下有所不知,江南一带气候阴湿,患有骨病的人占了大半,草乌炮制成散,服用适量的话,便可以缓解疼痛。”

“虽然官府命令不许私下售卖,但民间总会有人找到路子流通,下官虽为庐州刺史,掌管一城,却没有治病救人的能力,偶尔感慨民生多艰,也只能在草乌一事之上宽限。”

尹毓抬头看了闻濯一眼,继续说道:“况且,草乌过量便是毒,江南人深知此理。”

“是么?”闻濯冷厉的目光半落在他身上。

“千真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