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天,朱元璋总算是恢复了精神,心情也不似刚刚醒来时那般难过痛苦,还亲自去了东宫一趟,为亡子安灵,安慰了儿媳和孙子。
自从朱标薨逝后,朱允炆一直处理东宫内所有的事务,他此刻依旧是一身孝衣,跪在朱标的灵前。
朱元璋在东宫看了看,每每看到朱标灵牌依然伤心,便不准备多停留。
朱元璋正准备离开灵堂,却听到了跪在旁边的朱允炆的声音。
]
之前也提到过,郑和这次下西洋带着朱棣赐给三个国家国的册封诏书,苏‘门’答蜡和古里的国都受宠若惊的接受了朱棣的册封,唯有锡兰山国的国拒不接受,还将郑和赶了出来。
来的时候已经碰过一鼻子灰了,郑和回去的时候并不打算在锡兰山国的境内停留太久,虽说任务还没完成,但郑和觉得实在没必要了。
然而让他意外的事发生了,锡兰山国的国竟然派出使者等在郑和回程的海域之中,要求请见大明的使臣。
郑和有点儿‘蒙’圈儿,这算是唱的哪一出?
和夏空简单的合计了一下,郑和决定还是接见这些锡兰山国的使者,听听看他们有什么说法。
谈判的内容大出郑和和夏空所料,锡兰山国的国亚烈表示自己想清楚了,为之前的鲁猛无礼向大明的使臣道歉,并且提出自己想要接受天朝圣国的册封,希望大明的使臣能够移驾到宫中详谈。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郑和和杨夏空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他们还可以想起当时第一次来这里时,国亚烈对他们表‘露’出的强烈排斥和抵触,如今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这位国的态度竟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换成是谁都会觉得很难以置信。
不过,既然对方的使者已经把话说出来了,本来就带着册封任务的郑和是不能袖手旁观的,于是他命令船队在锡兰山国靠岸,然后自己带着夏空和五千仪仗士兵跟随使者深入内陆去宫见亚烈。
夏空一直很不相信亚烈的说辞,认为这个国出尔反尔一定有他的原因,而且是不好的原因。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中了夏空的猜测,就在郑和等人深入内陆后不久,亚烈埋伏在海岸旁的五万军队就将郑和的船队团团围住了,他们的目的是大明船队中那数不胜数的财宝。
亚烈的计划很简单,他利用郑和册封的使命,将郑杨二人‘诱’骗至内陆之中,趁着大明船队群龙无首之时围攻船队,尽可能多的抢劫船上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