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虽然迎柳村是先帝和太后的故乡, 但是由于先帝帝位初期的时候,大晋各地并不安稳,为了防止有心人作乱, 迎柳村的消息就被隐瞒了下来。

谁也不知道先帝和太后就是曾经村里那个寡妇的儿子和秀才远嫁外地的女儿。

但是对于袁先生, 村里的人记得的却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当初袁先生在村里教过的学生都已经长大, 就算几十年过去,但依稀却还是有印象的。

还有一部分原因, 就是当初先帝和太后以袁先生名义, 向村里提供的资助了。

先帝和太后不便露面, 袁先生这个和他们一起从迎柳村里面走出来的人就成了最好的借口,几乎每一年,都会有袁家的人回来祭祖, 而每一次,给宗族的礼物都是最合适的。

或是祭田,或是书院的介绍函,或是先进的农具和织器, 或是最适合的良种。

也是因此,虽然谁都不知道迎柳村是先帝的故乡,但是这个当初不过小小的甚至有些贫穷的村落, 却还是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村,甚至就连县里、乃至府城在某些方面,都比不上迎柳村。

当然,这也倚赖于迎柳村的几代村长都是明白人, 穷且藏富,富且惠人,混乱时期的时候财不露白,和平的时候那些祭田和良种暂且不说,那些农具和织器,却被迎柳村献到县里乃至府城批量制造,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这样的经营下,别说想要欺负,只要在外面说一句是迎柳村的人,任是谁也要给几分面子,种善因,得善果,便是如此。

所以来到这里,袁先生是不担心的,他只是怀念村头的那棵大大的柳树,和柳树上那一窝春去秋来的燕子。

袁先生的行踪虽然没有隐藏,但也没有暴露的意思,一行人一个老人,四个少年少女,以及随行的仆从,就这样悄悄的进入了迎柳村。

直到村中袁家大宅的门锁悄然打开,仆从们清洗的声音传到外面,迎柳村的人才恍然惊觉——袁大人回来了!

虽然出身迎柳村,也常常带礼物给迎柳村的人,但是袁大人回乡的时候却寥寥无几,一是因为袁大人在村里并没有亲族,之所以来迎柳村当教书先生,还是因为末朝时饥荒,逃到迎柳村被村人送了碗茶沫粥救了性命,这才打算留下。

二也是因为在京都,有更有利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做,相对于路途遥远回一次乡,他更想要为大晋做更多的事。

只是袁大人虽然不在村里,但是村里却流传着他的传说呀!

在这个传说里面,袁大人不止是为国为民在京城当大官,而且还是佛祖转世的十世善人哩。

村里教导小孩子都说,忘了谁,也不能忘了袁大人,如果将来有机会到京城,一定到报答袁大人,甚至到现在,还有村人每年耗费甚巨,送一些村里的东西到京城去,也许不值什么钱,但保证是最新鲜也最当季的东西,山珍野味,应有尽有。

所以乍然听说了这个消息,村里人都纷纷不信,“你们真的是袁大人家的?”

洒扫的仆人闻言说道,“我们家老大人确实姓袁,这是他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