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七零纪事 孺人 2910 字 3个月前

家里多了两孕妇, 谢家一家人都显得格外的欢喜。而要养老婆孩子的谢意, 觉得自己肩膀上压力重大。

谢意能想到挣钱的法子真不多,所以只能把希望又给放到了后山。

因着朱娇娥也怀孕了, 谢意便不让她跟着一块上山了。

谢意干脆就自个每日带着大黄满后山的乱跑,有了大黄做掩护,每天都能带回来一点猎物, 有的时候一两只,有的时候多一点,但从不走空。

而且尽可能的都抓活的。

出发的时候带上个大麻布袋子, 逮到的野物就往袋子里面一装, 再偷偷的装了回来, 绑了腿关在屋子里头。

连着抓了几天,家里存了不老少了,谢意再骑着自行车去县城里面卖掉。

虽说没有朱娇娥跟着一块去, 但小两口一起卖过不少次了, 怎么卖,去哪卖, 谢意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更何况那些主顾们也都认识谢意了,也省了不少麻烦。

尤其是这段时间又接近年关,大家伙手头松泛也舍得吃, 生意倒是出奇的好。

如此这般一忙碌,很快便到了年二十九了。

谢卫民家的猪, 便是选在了这一天杀。

按照赵桂英之前的想法,再买个五斤左右的肉回去, 这个年便是过的不错了。不过弄到最后,还是多买了一个猪蹄。

甚至猪肚,也给买下来了。

这个是谢意要求买的。

家里现在有两孕妇了,猪肚很补,正好给她们炖着吃。

年二十九一过完,便到了年三十了。

一大早上的,家里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卫生主要归到谢兰谢菊姐妹俩,顺带再带上小谢梅,偶尔也能帮着打个下手。

外头,谢卫国负责杀鱼杀鸡。

鱼是那种鲤鱼,当地人迷信,认为大年三十餐桌上面祭祖的时候,要是能有一条鲤鱼,是最吉利不过的。

鱼本身就有年年有余的兆头,更何况鲤鱼还有跃农门的意思。

不过鲤鱼收拾起来比其他的鱼麻烦,因为鲤鱼肚子里还有一条筋,杀鲤鱼的话,还得一面拿菜刀拍打着鱼背,一面将筋给抽出来。

至于谢意,则被赶去洗菜了。

而厨房里头,赵桂英和朱娇娥两人忙的热火朝天的。

婆媳两个和了两大盆的面。一盆咸的,一盆甜的

面是那种糯米粉兑小麦粉的,怕炸的时候不起泡,里头还添了点酒曲。

咸的里头,是把前几天炸的油渣子碾碎了搅拌到里面去,再加了点盐和起来的。而甜的里头只搁了点白糖,其他什么也没有。

然后在锅里加油,开始炸团子。

油是菜籽油,没烧开前不管是炒菜还是干嘛都有股子味道。烧开了之后便没有,但用来炸东西还是不错的。

更何况,还是这么个缺油水的年代。

谢家这么做,算得上是比较奢侈的做法了。

油自然是谢意买回来的,赵桂英虽然心里头有点舍不得。不过因着是过年,倒也狠心了一把。

这么做的后果,自然是换来家里三姐妹的欢呼。

即便是大点了的谢兰和谢菊,这会一边打扫着家里的卫生,一面也闻着空气里传来的香味,眼巴巴的看着灶房的方向。

这时候,谢老头看着一把耙头,背着背篓回来了。

背篓里头放着满满一背篓的萝卜,还有十几把蒜苗,以及一小把菠菜。

萝卜白白胖胖,水灵灵的。

都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尤其是这种霜打过的萝卜,味道更好。

这边人过年,可以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萝卜。

当地人过年吃萝卜跟别的地方又不一样,他们喜欢先拿一个大铁锅,把肉什么的,全部都一块炖熟。

然后切片装起来。

因为当地迷信,说是过年不杀生,不动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