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个能将自己逼上绝路的人, 自然也不会给别人留退路。

落颜早将所有的影像通知给了各附庸族族长。

虞淮从踏入十方镜的那一刻起便察觉各附庸族的少帝级多了不少, 起初只以为他们是为第四天的战利品而来,可兜兜转转, 他们没有多少冒头争抢的意思,低调行事, 暗中互有来往。

一般而言, 少帝级别者都是其附庸族落大力培养的精英,除开一部分需要留在十方镜, 接受虞淮的调遣之外, 大多都各自在族内领地历练修行, 不会如眼下这般闲在十方镜中。

这就是附庸的难处,因为力量的悬殊太大,无法抵抗,连进谏都需要众志成城, 一而再,再而三的犹豫。他们并非是介怀穷奇的深仇大恨, 而是觉着沧笙作为帝后, 不能服众。

帝君的血脉精纯, 往后嫡系的天赋必当无法估量。帝后若是寻常女子,只要不太拖累帝君就足够,唯独沧笙绝对不行,她是从帝君无端沦为废帝之人。外头早有传闻,说她石族血脉有缺陷,到达巅峰便会承受不住, 彻底崩盘地跌下来,这缺陷太过可怖,对一位帝子进行栽培的投入是巨大的,若是承受着极高的风险,末了却没有回报,谁能受得了?

另一面,与他们共享第二天的石族一直是众族长的心头梗。虞淮本是帝君,临于众大帝之上,石族凭什么可与他们平起平坐?即便不论名声上的长短,单从利益上,石族所占领的领土,其丰厚的资源本当都属于他们的。没有人会嫌自己太富有,帝君一心与石族联合,在他们看来简直无法理解。

宿有积怨,如今借着穷奇的大仇,可以一并发出来。

本有万明族族长提议,趁虞淮不在之际囚禁沧笙,若能逼她开口承认当年之事,帝君当着穷奇一族的面,再如何也不会接纳她为帝后。

商议定了,到了动手的最后关头竟又没人敢做这个出头鸟。更怕之后事情败落,沧笙若死不承认,谁敢直面帝君的怒火?

机会转瞬便逝,沧笙离开了十方镜,反倒叫他们松了一口气。

背着她对虞淮进谏,事情又成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自家内部协商,不那么剑拔弩张,更多的是给帝君舆论的压力,对于不敢冒进的附庸族族长来说是再好过不的消息了。

……

翌日,虞淮在大殿听取政务,十五位附庸族族长果不其然齐名上书,要求帝君驱逐石族,废立帝后,还穷奇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