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兰一愣, 对方又说道:“前面那家我也贴了, 我就住在隔着两条街的胡同里,我家有房要往外租, 这附近人多, 我想贴个招租的纸条。”
唐兰连忙点头:“贴吧, 外面墙上贴哪里都行。”
唐兰顺嘴问:“房子咋想着往外租呢?”
对方也是一个健谈的人,家里就夫妻两个,儿子结婚后搬出去住了,家里有两处房, 本来是给儿子预备了一套,但儿子不住平房,去年单位分房搬进了楼房里, 这不, 房子就闲置下来了。
开始他也没想着往外出租, 但这两年邻居往外租房的越来越多,来北京的外地人也多了, 没地方住, 对房屋的需求也多了,时常有人串胡同问,有没有单间往外租。
他手写了几个纸条,就往大菜市口这边过来了, 这里最热闹,说不准就能租出去。
唐兰又说道:“大爷,您看这样成不?您连电话都没留, 就写了一个地址,胡同里七拐八拐也不好找,下面再填一句,有租房意向的找我,反正我生意也不忙,帮您牵个线。”
能在这里开店的想必也不是坏人,再者又不用他出钱花物的,大爷连忙感谢:“那可感情好了,我还发愁不好联系人呢。”
这时候通讯不发达,不像后世,留下一个手机号随时能联系。
b机也到等到几年后才会出现,电话机倒是有,但是还没流入到普通百姓的家里,安一部电话的费用太高了。
北京的大街上有一些公共电话亭可以用,这一点要比丹阳市强得多,如果是对方有电话,着急可以用公共电话联系。
不过现在除了一些机关单位,私人有电话的少,没大面积普及,对于联络起到的作用也不大了。
房屋出租的纸条贴上去两天,就有三四个人过来询问,大爷临走前把房子的情况告诉了唐兰,就差拍张照片了。
唐兰仔细的说了朝向一共几个屋,大爷的意思是想整租出去,这样的话租房的人员比较简单,要是大伙合租,他怕人多吵闹。
但除非是一家好几口的,不然一个院子,也租不下来。
唐兰两下传话,终于找到了一个靠谱的租户,两下约着在唐兰的店里见面,唐兰自己租过房,有了一些经验,提前准备了一份合同出来,一式两份,签好字之后每人签一份。
唐兰写的这份和她自己签的那份有一些出入的,这份里面权利和赔偿写的更加具体,面得以后起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