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秦安又上街头寻事做,正好那书铺里缺个人手,秦安也识得几个字,字不多,却也让书铺里东家欢喜,毕竟想要寻个识字的人着实太难了。
秦安帮人家卖笔墨,倒也是高雅之事,秦家两老的也没有反对,可是这工钱却是少,一天下来才二十文的工钱,做到年底都不到一两银子,哪及二房三房赚钱,毛氏知道后却是反对。
秦安颇有些不高兴,“在外头做苦力,也不过十文一天,我如今卖笔墨,还能在铺里看看书,如此轻松的活计,二十文一日的工钱已经是高的了。”
毛氏气得不说话了,瞧着丈夫是铁了心了,可惜赚那么一点儿银子,她原本想落下一点儿给娘家送去过年的也不成了。
秦安这人实在,又很是负责,他识得的那一点字也是四弟所教,家中的人必须学会一些常见字,一是怕别人讹骗,二是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然而便是这样的浅显在这书铺里也算是最会识字的伙计。
秦安发现在这城里,一但识字便能寻到事情做,比在村里呆着好赚的多,于是秦安便乘着这些日子做工也接着开始翻看这些书集,他不认得的字,便记在心里,回来问四弟,不识的字的,不明白的意思,他便闲着无事将全部记入脑中,回来后拿根树枝在地上写上一遍,再一一识全。
不知不觉,秦安反而喜欢上了这样的日子,不但能赚到轻松的工钱,还可以免费看不少的书。
然而毛氏看着丈夫一向粗鲁的只会下地干活的泥腿子,眼下却读起书来,年纪一大把,莫不是还想去科考?
毛氏却是能识不少字,不但识字,她还能做出诗词出来,只是学识有限,诗词也不是很惊艳,然而放在女眷中 ,这已经算是最厉害的了。
于书燕忙着年底的生意,越接近年关,买布料的客人就多了,街头过年的气氛越浓,一年下来舍不得花销的百姓也都跟着舍得了,扯新布做新衣,上街买零食等。
于书燕的客栈里最近也是住满了客人,许是往来的船多了,上岸的人多了些,倒是顺势的还能多赚下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