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一听这事儿,她倒是笑了,“知县夫人早不生你们秦家的气了,这事儿也不怨你婆母,她的确没有眼力见,只是此事也涉及到知县夫人的家事,以后想来知县夫人也不会在府上请宴,不过我孙家的宴席上必会叫上她们两位便是。”
“你给香豆与香胰子的事你直接与知县夫人见上一面便是,想来到时夫人也会明白你的意思,你秦家娶了书燕这个媳妇,是他们有眼光,在交际上,秦家几个儿媳妇都不及你。”
“如今说句不好听的,你夫君还只是一个秀才,人家不想理便不理,待你夫君以后高中,身份高了,你婆母与大嫂还如此不懂交际,那时所有人都不得不巴接,如此只会生出怨怼之心。”
“就像那陈家贵女,她便是最好的例子,想来书燕也是聪明的,改日你还是与你婆母和大嫂好好说说,有些事就得醒目些,不然好心办了坏事,反而更令人不舒服。”
于书燕点头,孙氏与她交好,什么都跟她说,自是耿直,这话虽不好听,却是这么个理,将来入了京城,那要应付的人个个都心思深沉,那样反而会惹下祸事的。
于书燕陪着孙氏吃了午饭,孙氏告诉她,在腊八节那日任府有一场宴,便是先前那几位夫人都在,到时他们重聚马场,那日知县夫人自是会一同前去,到时于书燕便能见到知县夫人,将那些香豆和香胰子送出去。
瞧着还有十来日的样子,于书燕便应下了。
第二日祝永带上苦力用驴车将银炭运送到任府。
于书燕却叫石泉准备好驴车,她打算运上五车银炭往永安寺去,这份量足够她用到来年开春的。
这一次于书燕要去永安寺,会在外头住上一夜,她走前征得了秦楚的同意,与俞氏说起去永安寺一事来时,她说是去上香,顺带送些银炭过去,那边有桩生意。
没想俞氏竟也有心去一趟永安寺烧香,却是想求菩萨保佑秦楚明年高中。
俞氏要去,自然大嫂会跟上,于是三媳妇也一并跟上了,说是带着生哥儿给寺里的高僧念上了一段,说生哥儿老是白日里睡觉,夜里吵闹,不顺遂。
好吧,于书燕原本是一个人带着商队匆匆去一趟便回来的,没想这一下带着一家子前去了。
六名护卫跟着黎劲去了常德府,她只好叫了蜀盛镖局的刘乙带上镖师一同相护,同行的女眷太多,她也担心年底外头乱。
而周寅听到她要去永安寺,一日一夜的在外头,不放心,他也要跟在于书燕的身边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