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人劳累了一日,铺子关了门,一家人坐上牛车回了柳树街,回到家中,石梅和许氏便去了厨房,于书燕却在记帐本。
她今日下午卖了不少不赚钱的布料,接着她见人下菜,卖了几匹贵布,这么一算,除开那香囊的费用,他们今个儿赚了五十两银子。
这已经很不错了,只要不亏,她就高兴了,她坐在书房中,眼神忍不住看向自己的衣裳,她要不要母亲再做几套新衣给自己穿上,石梅绣活好,就让石梅绣上庾县没有的花样。
于书燕这么一想,她便想起前一世京城里流行的花样,她便将之在纸上画了出来,然后又有一些衣裙上改良的意见,画下后她拿着两张画稿出了书房直接往厨房去了。
厨房里许三娘正在切菜,就见女儿兴冲冲的进来,瞧着样子恐怕今个儿没有亏多少银子。
于书燕高兴的说道:“今日咱们家赚下了五十两银子,娘,我想好了,以后我、石梅还有娘,咱们三人的衣裳都按着我的要求做,咱们三人多做一些新衣出来,每日都穿不一样的,多几个款式后,还可以让这些夫人购买,今个儿我穿的杏黄色衣裳,他们便将杏黄色的布料全买走了,这颜然要是放在平素,必定是最难卖出来的,毕竟杏黄色的衣裳不及鹅黄的好看年轻好看,而上了年纪的夫人们也不爱这个颜然。”
于书燕说得对,许三娘只在铺里头呆了一日,却发现了一些问题,女人天生对于衣裳和胭脂是有天性的敏感。
于是一家人吃地晚饭后,于书燕三人便回了后院,在许三娘的正房里商讨。
八仙桌前拿了几匹好布,原本是许三娘挑选出来给自己做几套新衣的,眼下看来,他们要做新衣还得有一些款式上的变动才是。
于书燕见过的款式和花样着实太多,拥有前一世的记忆,忽然觉得以前不值得一提的消遣,如今倒是能派上用处。
于是她将各种花样和衣裳的款式画出来。
衣裳的款式是时有变动的,比如将宽袖设计成窄袖,如果是窄袖还能设计成利落的骑马装,接着还有将襟口的绣花设计宽一点,再不然便将腰带改变一下,各种细节上的变动,再加上于家母女的姿色,想来穿上身去会引来不少人的效仿。
于书燕的建议让石梅和许三娘眼前一亮,两人自是没有见过这些,但由于书燕说出来,她们便觉得这衣裳必定好看了,尤其是花样,是石梅见都不曾见过的,很是爱不释手。
于是三人在屋里忙到子夜时分才各自回房休息。
香囊明个儿还是要派送的,于书燕回房休息的时候就见秦楚坐在床边看书,瞧这模样便是在等着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