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捉虫)

最近十里八乡都很热闹, 无他,府试、院试开始放榜了。

清河村和青山村就更为热闹了。

江大柱家的小儿子、江月笙的亲弟弟,年仅十五岁的江锦书中了秀才, 虽说只是第九名, 但也很不错了。

“你说说人家怎么就这么会养孩子呢?大儿子虽是个小哥儿, 可是人头脑灵活,会做生意能赚钱。这小儿子平日里闷不作声的, 没想到读书这么厉害,这头一年下场就中了。”

“唉, 这事儿啊说不准。反正我家几个儿子是靠不住了, 只能盼着那些个小的了, 能出个一个会读书的我就谢天谢地了。”

“嗐,你家小元不是还挺聪慧的,好好供他念书, 说不定就成了。哪像我家那几个皮猴子, 去村学待了一天, 回来就哭着闹着再也不去了。”

看着别人家的小子出息了, 村里人都十分羡慕,期盼自家也能出个读书人。也不说做官, 能中个秀才, 减免些赋税徭役就好。还能抄书、教学,赚些银钱, 总比他们在土里刨食要强。

是以这些日子两村人都在议论这事儿, 只是这说着说着, 就不免又想到了当初刚中了秀才就退亲的江廉家。

“要我说啊, 还是人江家命好, 命里就不是我们这样的庄稼汉。这最开始定的女婿就中了秀才, 这下换了女婿,家里还是出了秀才,说不定命里就带官字儿呢。”这位大娘说完,就呸的一声把嘴里的瓜子壳吐的老远,怎么她家就没那么好命呢?

“哎哟,你可别提先前那位,人家估计做不了官喏。”旁边一位三角眼的大娘闻言嗤笑一声,翻了个白眼。

“你这话啥意思?那江廉不是早就中了秀才吗,虽说这么多年一直没听到他中举的消息,但考举人本就难,多考几次也是正常的,你也用不着这么说吧。”

“不是那么回事儿。”三角眼大娘招了招手,让其他人都靠得近了些,才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我这不是听说陈彩荷带着儿子回乡探亲,觉着有些不对劲儿吗。她陈彩荷什么人,跑到县里过好日子,还能想得起她那几个穷酸亲戚?我就去打听了下,还真让我打听出点儿东西。”

其他人是知道这三角眼大娘有在县城做事儿的亲戚的,说不定还真能探出些消息,忙催促道:“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三角眼大娘这几日也憋得有些难受,便一股脑儿全说了,“我听说啊,江廉因为考场舞弊,早就被革除功名了,以后啊再也考不了了。人布庄千金也跟他和离了,我猜就是在县里过不下去了,这才跑回来了的。”

“嚯,你说得可是真的?江廉不是向来被夸学问好吗,好端端的怎么就舞弊了呢?”这消息实在过于震惊,大家都面露质疑。还有人一脸懵,没懂舞弊是什么意思,拉着旁边的人询问。

大娘没忍住又翻了个白眼,“舞弊不就是抄人家的吗。江廉学问好,那也是在青山村,考举人可是整个湖州的,他还能比得过?这自己露了怯,不就只能想些歪主意了。”

见还有人不太信,大娘又补充道:“这事儿县里可是闹得沸沸扬扬,江廉和他的几个同窗都是被县学赶出来的,舞弊名单都在学堂外贴着呢。你们不信找人问问就是了,不过我看啊,陈彩荷他们也瞒不了几日。”

见她说得这么有理有据,其他人也就渐渐信了。于是没过几天,这事儿就传得人尽皆知,而陈彩荷竟然也没出来骂人,每天都避着人走,大家就更信了几分。

外面传得再热闹,月笙他们却是无暇顾及了。

江锦书中了秀才,这是件大喜事儿,肯定是要大办宴席的。江锦书要忙着应酬,跟些乡绅老爷、同窗学子打交道,自然没时间管这些,事情便全落到江大柱夫妇身上。

月笙担心他爹娘忙不过来,便每日和李轻舟带着两个孩子过去帮忙。

就这样忙活了几日,终于到了开席这日。

大清早,月笙他们就起来了,只剩下福福还赖在床上不肯起。

“福福,快点起床了,就剩你一个了哦。”月笙拍了拍福福的屁股蛋儿。

“阿爹,我好困呐,不想起嘛。”福福抓起被子把自己整个蒙住。

“那好吧,那我们就带哥哥去了。安安,今天去吃糖糕、酱肘子、红烧肉好不好啊,不给福福带。”月笙也没继续去拉被子,而是坐在床边慢悠悠说着。

“我去我去!我要吃好吃的!”福福唰地一下就把被子掀开了,露出鸡窝一样乱糟糟的头发。

福福在屋子里扫视了一圈儿,没看见他哥哥,嘟着嘴念叨:“哼,阿爹你又骗我。”

“哪里骗你了,今天真的有好吃的,你再不起就真不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