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轻舟离开时还是阳春三月, 回来已是五月下旬。烈日整天烘烤着大地,走在村里随处都能听见聒噪的蝉鸣和蛙叫。
秧苗已经长得很高,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 随着热风舒展叶片。麦子也早就收回家, 一麻袋一麻袋地摞在屋里。
没次李轻舟走商回来那晚, 两人最高兴的便是坐在桌前数数又赚了多少银子。今晚也不例外,因心里一直惦记着盘铺子, 两人把放在床底下、靠着墙边的大箱子也给拖了出来。大箱子打开,撩开上面的衣裳, 底下还藏着一口小箱子, 里面便是这一年来攒下的银钱。
小木箱沉甸甸的, 月笙拿了钥匙打开,里面有银元宝、碎银子,也有成串的铜钱。
月笙又把他和李轻舟随身携带的钱袋子里的铜板也倒了出来, “我来数银子, 你数铜板。”
很快, 屋里便传来了“丁零当啷”的清脆声响。
“一两, 二两,……三十一, 三十六, 我这儿一共有三十六两银子,你那儿有多少铜板?”碎银子好数, 月笙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但他的手并未停下来, 依然在碎银子上摸来摸去。
李轻舟还在数零散的铜板, 一边数就一边把铜板用红线串起来, 过了一会儿才道:“一共有三十七吊并四百七十二个铜板。”
“三十五, 三十七,那加起来就有……七十三两了!”月笙掰着手指算了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这些钱应该足够盘个小点的铺子了。明天让重山和乔哥儿去摆摊儿,我们先去钱庄把铜板换成银锭子,再去牙行找人看看铺子。”李轻舟把留下的七十二个铜板分了六十个装进月笙的钱袋子,剩下的则装进了自己的。
“好!”月笙以前在他爹的肉铺上帮忙的时候,就想着若是以后他自己也能有间铺子就好了,如今愿望快要实现,他是越想越高兴。
两人又把银子和钱串子小心放进箱子里锁好,按着原样重新藏到床底,之后才怀着一腔欢喜和期待渐渐入睡。
第二日,两人帮着重山他们把摊子支好,就直奔钱庄去了。
“走,去看铺子喏!”他们来得算早,钱庄里没有其他客人。三十七串铜板,很快就被换成了三个银元宝并几块碎银。
月笙点点头,又有些紧张地摸了摸自己的钱袋子,眼神也不住往李轻舟腰间挂着的钱袋子瞟,“可得把银钱看好了,别弄丢了。”
李轻舟学着月笙压低了声音,“别太紧张,自然一点就好,不然更容易被人看出不对。”
月笙一想也在理,他这样的神色动作不就是在告诉别人他们身上藏着银子嘛,便赶紧收回手,也不敢再乱看。
一进牙行,就有牙郎迎了上来,是位四十来岁的清瘦大叔,一双眼看着很是精明。
“两位是要租铺子还是买铺子?”
“买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