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九千千岁 Econgee 2829 字 3个月前

李浔佯装未感受到对方的迷茫,又说:“我曾读过一本鲜为人知的兵书,上头写过一种打法,从前没记起来也就没用得上,如今似乎能赠与你做个锦囊妙计。”他又拍了几下韩元嘉的肩膀,作安抚之意。

“什么?”韩元嘉抬起了头。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李浔说。

作者有话说:

李德胜爷爷的十六自诀!他老人家用兵如神。

(不好意思,又记错时间了,所以迟了一些。)

第138章 【叁拾肆】名

晏淮清交到他手中有三千私军,而韩元嘉的羽林左卫亲军有三万,于是李浔带着两万三千兵马往西北而去,韩元嘉令一万亲军南下去寻找耶律冲的队伍。

两人在江口分手。

队伍已先行,他们二人临别惜言未曾多说,只是韩元嘉骑在高头大马上,走了没几步又勒马回身看站在原地未动的李浔。

面上似乎有些不自在,端正严肃的面上难得出现了羞赧之色,高喊道:“李浔,前些日子是我没想通,做了些失礼的事儿,还望你勿怪,回了京都,我请你喝酒。”

“好。”李浔对他笑,抬手挥了挥。“去吧,切自珍重!”

“你也保重!”韩元嘉一握拳,而后一甩马鞭,便疾驰往南而去。

李浔站在原地,看着对方的背影越来越远,直至不见。

顿了一会儿他挥鞭扬声道:“诸君,北上!”

-

天曲河越到上游便越是湍急,凶险的崖壁河道让人难以在其上搭桥,也几乎不能乘船渡河,故而上游鲜少能见城池村庄,即使有也无法容纳他们两万三千多人。直至沿着天曲再往西走近千里,在那能遇见一个著名的岸口汇阳岸口。那处的水流稍弱,可即便如此也未能见到有横跨于其上的大桥,只有来往的船只,能顺利载人过河。

被天曲划分到西北的上阳人,也是凭借着那一道岸口和大晏的其他地方相处交流的,物资也从那里运输。

将汇阳岸口,称为大晏西北咽喉要塞也不为过。

可从江口到汇阳岸口,他们用了三个月之久。

离京之时新柳抽枝,行过五州荷花初开,而到汇阳岸口山河又已入秋了。

大晏近些年一年比一年冷,雨雪一年比一年丰沛凛冽,李浔知道得在第一场雪下下来之前拿下南夷的大将军,否则这两万三千人会有不少捱不过这个冬天。

李浔没急着赶往渡口渡河,而是在五里地之外令行军驻扎,又派小队去勘察了状况。

吃完了一个馕,就见勘察的小队回了来。

“如何?”他从地上起来,随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可有看见什么?”

“有的。”这士卒身材魁梧敦实,一身厚厚的脂包肌,站在人面前很有份量,是典型的大晏北方游牧民族的长相,与汇阳岸口附近村民的模样也相差无几,唤做巴图和坦,派他去勘察,不易引起人的注意。

只听得巴图和坦又说:“岸口这边没有什么,然而我却在案口的那边发现了有南夷士兵在看守、巡逻。”

“哦?”李浔心下了然。

南夷到底还是怕他们计划泄漏,然后被追上西北的。

“那在此岸的百姓有多少,尚能自由支配自己船只的又有多少,每艘船能载人几何?这些你打听清楚了吗?”他又问。

“嗯,都问了。”巴图和坦开始细细地跟他说,“岸口的百姓几乎都是生活在船上的,对于他们而言,船就是他们的家,但是南夷渡河之后强抢了不少他们的船只,只留作五只给南夷守岸口的人送粮食之用,现在百姓们都是暂时在这边岸搭草房子过日子。”

“每艘船大抵能载人二十,再多就走不动了。”

“二十,二十。”李浔不耐地啧了一声,他们有二万三千人,就算五艘船都能被他们借到,那也要往返千百趟才能将所有人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