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番外:秋·吃瓜

江湖容不下 翻云袖 7613 字 1个月前

去伪存真从来都是一件难事。

在杨青的印象里, 最容易被扭曲误导的大概就是历史。

因史料存在互相矛盾,甚至缺漏不足,民间流传的野史等各种问题, 加上当世的记录者也会因自身的主观认知,还有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叙述上形成一定的偏差。

需知写《史记》的司马迁都会编点小故事塞入其中, 后世再对此进行解读考据的学者更难免受其误导。

作为一个不爱看书的人,杨青对不少历史人物的认知深受地摊文学与电视剧的春秋笔法影响。

因此在网上吹牛时,被意见不同的历史爱好者突然掏出史料吊打是相当常见的事。

且不说史料, 光是杨青无所事事时翻看手机, 平日热搜上的数十条新闻, 其中就可能存在超过半数的假料。

甚至最严重的时候,上面全部都是营销、造谣、捕风捉影乃至恶意炒作。

现代信息尚且需要花费极大的成本去求真, 可见假消息这个东西,在人类生活的环境里就跟空气差不多,都属于无孔不入。

即便是辟谣, 辟谣甚至还有关于辟谣的再辟谣,反转还有反转再反转, 大量的信息混淆人的视听, 令人难以分清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杨青没有想到, 在这片没有互联网的江湖里, 他照旧还是掉进了信息的漩涡之中。

事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 杨青正在给慕容华挑簪子。

慕容华倚在躺椅上, 正给自己打着扇, 现在才刚入秋,还热得很, 几缕头发丝腻在脸上,他忽然开了口:“小杨青,你觉得是谁的可能性更大,沈不染?赤红锦?”

“什么可能性?”杨青正忙着整理璎珞,小心不要碰散罗绢捏起的花,“她们怎么了吗?”

他如今正在给慕容华打工,老板可以把他当小朋友,可他必须把老板当老板,大家各论各的,这一珠宝匣够他给慕容华打二十年的工了。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濯雪。”慕容华用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口吻道,“你觉得他会喜欢哪个?”

喜欢哪个?

杨青严肃地思考了一下这两个选项。

所谓事不过三,自从杨青在山雨小庄跟慕容华身上搞出过两场有关秋濯雪的恋爱乌龙之后,杨青对自己的观察判断毫无信心,几乎不怎么关注这方面了。

他只等着哪天秋濯雪发来喜帖,过去喝一杯喜酒时,确认完新娘子后站“官配”。

“如果是我的话,我比较喜欢赤姑娘,她长得好看。”杨青对此有些兴致缺缺,不过不妨碍他仔细地回想了一下赤红锦跟沈不染的长相,又很快补充,“不过我觉得秋大哥应该不会在意这个。”

慕容华叹了口气道:“他的确不会在意,就是因为不在意,我才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太过不在意,连有些应当要说的话都忘记了。”

杨青道:“慕容大哥,拒绝谜语人。”

慕容华:“……”

“我的意思是——”慕容华皱眉道,“他到底有没有告诉过心上人,我其实是个男人,而且跟他毫无关系。”

这句话的信息量过大,杨青宕机了片刻后才问:“等等,什么心上人?说书人嘴里的那些不都是谣传吗?”

他还以为慕容华只是随口聊聊,怎么突然就上升到心上人的高度了。

自从步天行的阴谋开始,杨青就一直在听说秋濯雪的“风流韵事”,其中有不少很确定是造谣生事,不过也有些还属于未解之谜——比如说丁流云。

由于两人的年龄差距,加上二人语焉不详的暧昧态度,杜撰什么的都有。

杨青在茶楼磕个瓜子都听说过不下十个版本,比如秋濯雪幼年见过丁流云,两人定下过约定——这种还算是比较轻的,猛一点的甚至直接编丁流云老房子着火一见钟情,当场就是一个周幽王附体……

这也算了,最离谱的是还有说书的版本不一直接真人斗殴的,让杨青不得不感慨一句江湖人真是武德充沛。

慕容华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市井流传的那些当然是假的,不过濯雪显然有心上人了,你看不出来吗?”

考虑到工钱,杨青硬生生把喉咙里那句“慕容大哥你听起来跟说书人差不多假”咽了回去。

而且作为一个爱好相当不容于世的男人,慕容华的猜测实在保守得出奇。

他老实道:“我看不出来……他有吗?”

这让慕容华深深叹了口气,好像有点头痛的样子:“算了,也是,你还这么小,这种事不应该问你,我自己之后去问濯雪吧。”

他站起来捞过一根簪子,随手别入发里。

作为秋濯雪的朋友,慕容华的言论显然属于考据里比较值得信任的那类资料,值得小说家打破脑袋都要记录下来的言论。

不过杨青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他正忙着怒吼:“我哪里小!”

第二个跟杨青提起这件事的人是宋叔棠。

他到吴都来做一些生意,跟慕容华有关的,顺道过来找杨青玩。

这种行为听起来虽然不太符合七星阁少阁主的身份,但作为杨青的朋友就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在吴都逛了一圈后,在一家茶楼里喝茶。

今天说书人讲了另一个杨青完全没听说的江湖人,让他松了口气。

毕竟宋叔棠在说书人的口中,也在秋濯雪的猎艳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