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莫惊春紧蹙眉头,认真地说道“陛下说得不错,可是如今还有科举,光是每三年的科举,就已经能够为朝廷送来不少官员,这已经……”

“是啊,夫子,你也是知道,每年这些官员里,到底有多少出身权贵?”

莫惊春抿紧嘴巴。

如席和方,即便他的出身确实是不堪,可是他的确是从世家里走出来的人。

而这样的人数,在正始帝主持的三次殿试里,已经占了一半。

正始帝登基四年,加开过两次恩科。

再加上一次正科,一共是三次。

三次考试,最终能进入官场的人数,一共是一百多人。

这样的人数对比整个天下的读书人,乃是少之又少,而这里面,又有一半要分出来给权贵世家。再过上几年,怕不是全部都由这些高贵出身挤占了全部的名额。

而莫惊春甚至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还在近年活跃的官员,在几十年后,他们的子息又会成为下一代贫寒子弟的阻碍。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不管再是怎么努力,家世对学习的影响甚重,读书仍然不是普通人能够维持的事情,如果上升的渠道再被把控,即便朝廷想要施为,却也无能为力。

教育读书,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推行的,而是要花费十年,五十年,百年才能代代贯穿下去的实业。

公冶王朝走到今日这步,也花费了一二百年。

莫惊春的手抵着额头,轻声说道“就算放开名额,能够考上来的,也大部分都是读书世家。就算想要多取百姓出身,可是考试的事情本来就是各凭本事,一旦出现偏差,那便是科场舞弊,反倒是毁掉了科举的名声。

“而且每三年的数量,暂时已经能够满足官场的更换,若是再开几百,反倒是会造成冗杂的事情……可是即便是这样,还是不够,想要广开民智,便要让各地都开始尊敬读书人……

“所以去岁,陛下您才会加了律例,只要取得功名,便可遇官不跪。”

而成为举人,甚至还能每月从官府领钱。

这是官府特批的。

莫看这小小的变化,尤其是遇官不跪,这便让百姓鲜明地分辨出人与人的不同。

更看得出来读书的好处。

而只要在会试取得了名头,而春闱不中的举人,也可以不必再考进士而选择进入官场,只是这时候他们的官位不一定会高,有时候会是不入流。

但也能做官。

莫惊春看得出来,正始帝是真心实意想要让这条上升渠道能够继续维持下去。而既然要维持住科举的正统,那势必一些不该存在的非正统总是需要重重打击。

这其中便包括了世家。

世家每年的纳税数量极低,这是早些年开朝太祖特地给世家的允诺,允许他们名下的土地不纳贡税,如此一来,最开始可以说是要招揽世家的手段,可是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

世家所在的地方,田地连绵成片,放眼望去或许全部都是他们的所属。

那数量不是百亩千亩,甚至是万亩之上。

有时候,整个郡县有一半的田地都是挂在他们名下。

如此庞大数量,只要当地世家存在,那便意味着税收基本颗粒无果。

就连百姓都会贪求这份赋税,而主动将田地挂名在世家的名下。

久之,曾有歌谣唱道,良田黄金各千亩,天下尽是世家田。

此话虽然显得偏颇,却也足以看得出来民间对世家的看法。

莫惊春想着前因后果,脸上浮现淡淡的愁色,“若是如此,陛下却还得关切另一要事。”他看向正始帝,突然轻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