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让女官过去,只不过是为了提点一下皇帝,至少记得他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女官行礼,“太后娘娘,奴婢去的时候,御书房正有宗正卿在与陛下商谈要事,故而是刘昊进去说话。”刘昊与她是平级,倒不必称他的官职。
“陛下听闻此事后,说是想要将大皇子挪去景仁宫,不过后来被宗正卿劝住了,说是等到六岁之后再做决断。”
女官没有添油加醋,只是非常平铺直叙,将对话内容说了出来。
这也是太后喜欢派这个女官过去的缘由,她和皇帝的关系有些微妙,偶尔有些交流并不能直接对面,那就需得转述的这个人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情感。太后深知他这个儿子的宿疾,许多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个禁忌,为了不再刺激他,这两年她也逐渐养成了习惯。
“宗正卿?哀家记得上一个是庆华公主的驸马吧?”太后自言自语说道。
前朝的官员职位轮换,太后是不怎么上心的,毕竟那是前朝的事情,只不过宗正卿这个位置对宗亲来说接触交道比较多,上一个,她还记得是个喜欢和稀泥的老好人。
庆华公主要强了这么多年,最后选择了一个与他兄长脾气有些相似的人下嫁,是当时许多人都预料不到的。
太后还记得当年她曾经问过庆华公主的意见,生怕她受了委屈,可是这位小姑子却难得柔和了脾气,拉着她的手说话,“嫂子,我如今这身份,天下要什么没有,我何须娶一个和我脾气不对味的夫婿呢?”
太后当时怎么说来着?
“……你是嫁的那个。”
“哈哈哈都一样,”庆华公主淡笑着摇了摇头,“他也不需多有能耐,待我好就足够了,旁的事情我是不想再多沾。”
想到这些陈年旧事,太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说着不想再碰皇室阴私的庆华公主,到底还是因为长公主的关系又踏入了此局。正始帝最终放过她,也是为了先帝和太后的缘故。
当时皇帝还有些不情不愿,太后笑骂了他几句,“你本也不打算对她动手,何必在母后这里作态?”
正始帝从一开始就是放纵庆华公主,若她真的协助那两位皇子踏入皇宫,他当然会毫不留情,可既然她最后没有动手,那这事儿便也算了。
正始帝就是这个脾气。
对于他不看重不在乎的人,他是更是冰冷的漠然,就如同大皇子。
“似乎是莫家的人。”
“莫家?”
太后花了点时间倒是想了起来,毕竟莫家父子三人同朝为官,有两个在外打仗,余下的那个还曾经做过帝王的太傅,也还存着些记忆。
“哀家记得,当初陛下想起莫惊春的时候,回来还同哀家说,这人呆板古怪,着实没趣,这好几年过去了倒是又不同了。”
这两年她也是知道皇帝宠幸的那一批人与先帝并不相同,也听说宗正卿时常入宫的消息,此前平定是五皇子叛乱的事情,就与莫家有关。
太后只是没将莫惊春和宗正卿的位置联系在一起,所以才有些惊讶。
女官:“陛下待莫家总是有些亲厚的。”
太后慢慢说道:“莫家两位将军如今正在外头为朝廷拼死作战,陛下善待莫惊春也是正常,更别说他有曾经是陛下的太傅,也有着有师父的名义。”
不过此刻太后倒是记住了莫惊春的名字。
毕竟她知道帝王执拗起来是一桩多么可怕的事情,他方才既因为大皇子生病的消息而打算将他挪到景仁宫那边,说明正始帝当时是一定要这么做的。
他是颇有些言出如山的意味。
既然能够被莫惊春劝回来,此人在陛下心中总归是要紧的。
那头刚刚出宫的莫惊春要是知道太后的所思所想,必定是要驳一句。
陛下什么时候言出如山了?
正始帝可常常是自食其言!
身为最深的那个受害者,莫惊春表示他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