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被这激昂的语调震退了半步,那珠帘“哗啦”地散在她身上,她惊疑不定地看着海良宜。
海良宜在燃烧,他胸中的怒火压抑了整整三十年,此刻烧得他意气重现,烧得这满堂震惊,他说:“国之衰微,这是我为元辅的错!我一生为君进谏,得而不得已然无畏!既然生谏不能,那么今日,我便死谏大周!储君可立,但绝不能册立韩家小儿!储君可立——”
说时迟那时快,海良宜振起的衣袖犹如焚烧的落叶,在众人眼前随风而起,跟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重响,血花迸溅。
满堂死寂,太后手脚冰凉,险些滑倒在地。她的眼睛艰难地追寻着,从那溅开的鲜血,落到了海良宜身上。不消片刻,满朝官员惊声而起,孔湫几乎是膝行着爬过去,扶着海良宜。
“仁时……”太后声音颤抖,“何至于……何至于此……”
这一撞,彻底撞断了韩丞的退路,海良宜以死成就天下文士的怒火,韩家小儿永远当不了皇帝。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寻骂名,谁就是来日天下文人眼里的眼中钉。但是就算是韩丞,也惊愣在地上,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海良宜会做得这样决绝。
海良宜满面血水,仰身望着高不可触的苍顶。
他一生都在求稳,然而最后这一刻,他激进了一回,成为了大周爆开的烈阳,在那漆黑的夜里燃烧起无数道光。他胸口的仙鹤被染红了,随着残存的起伏,他紧紧攥着孔湫的手。
“泊然……”海良宜轻声说,“……我……尽力了。”
第122章 皇女
余小再说到这里, 伏身哽咽, 难以继续。他们这一代文士出仕,不是想做碧血丹心、肝脑涂地的齐惠连, 就是想做维系危局、稳定乾坤的海良宜, 然而这危楼在风雨飘摇间发出了轰然倾塌的声音。一夜之间, 砸碎了数万万人的凌云壮志,让大周上下号啕一片。
沈泽川默然地偏头, 听着院墙以外的更声。
不知过了多久, 余小再才停下呜咽,他用热帕子捂着面, 半晌说:“元辅死谏, 韩丞被逼到了绝处, 但是他不肯就此作罢。当时太学群情激奋,韩丞下朝的轿子被堵在了神武大街,让学生们砸得稀烂。八大营封锁太学,捉了几个带头的学生去诏狱, 还断了学生们的粮食, 学生们就绝食明志。”
余小再情不自禁, 又落下泪来。
“我本以为天下文人就此死绝,岂料那夜,我看到太学景逸山间薪火点点,方知元辅用意深远。燎原之火已然成势,太后为平天下学子的怒火,再度向韩丞索要托孤私信, 并将那伪做皇嗣的韩氏小儿驱逐出宫。韩丞不得不退,他承诺三日以后公验私信。”
“伪作的私信没有光诚帝私章,内阁以此驳回了韩丞所呈的储君建议。太后见状,允诺将会面见槐州燕王一脉,确立储君人选。然而槐州与阒都相隔遥远,正如韩丞先前所言,那燕王的庶孙次子已经年逾古稀,途中舟车劳顿,又经历了大悲大喜,竟在到达阒都以前就一命呜呼了。”
“择立储君一事,彻底陷入僵局。韩丞居心叵测,凭靠八大营威逼内阁。他再次上奏,请求八城佐政,要太后另立‘议事阁’,所列人选无一不是世家官员。太后把折子留中不发,泊然大人秉承元辅遗志,上奏首肯‘议事阁’的原策,但要求革除韩丞兵权,以文不参武为由,想要借此拿掉韩丞的八大营。但是韩丞不肯,内阁便不批字,双方再度协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