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蛰伏应有时,破茧一念间 第212章 雷雨前的和风

草清 草上匪 4889 字 3个月前

“翻山越岭唉——脚有劲哦~脚有劲!”

“细腿嫩娃来——莫断气哦~莫断气!”

阳春三月即将过去,暖阳也快褪下那层和煦。鸡冠山后山,两支队伍相距一两里,正在山峦之间急行军。一队人马像是春游一般,闲适无比,还有余力唱歌,调子里带着山野边民的味道。另一队人马却个个嘴歪眼斜,脚步踉跄,喘得有如打铁的风箱。

“盘石玉那混蛋!早晚要撕了他那张烂嘴!”

被那帮瑶家汉子这么一唱,孟松江真觉得自己快断气了。一边恼怒地咒骂着,一边回望自己的队伍,满肚子苦水都在翻腾。自己运气怎么这么背?居然摊上了一堆佛山兵!?就像那歌里唱的一样,这些佛山兵个个号称一身功夫,什么蔡家入云拳,什么李氏崩山掌,煞是精神。最早的体能训练看上去还像个样,可一拉出来武装越野,就全显了形。这才走了三十里地,一个个就快趴下了,看对面的瑶家兵,估计才刚刚热身完毕。

算了,落下就落下,这比试可不是一两天的事,孟松江无奈地下令休息。

一翼三百多号人按目聚拢,人人只觉即将出体的魂魄终于灌了回来。队伍里,蔡飞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也觉快吃不消了。

“蔡正目,能不能求求孟翼长别跟盘翼长比了?他们可是一辈子爬惯了山的瑶民!”

蔡飞的副目长梁庆叫着苦。

“瑶民?人家瑶民也会走队列,打枪比咱们还准!咱们什么地方能胜过他们?拳脚?人家还会直刀呢,再不咬牙加把劲,你说咱们有什么脸面跟人家拿一样的银子?得一样的待遇?”

蔡飞使劲鼓舞着大家的心气。

“认了吧……咱们佛山翼,看来就是最差的,只是别差到李总司把咱们丢回佛山当巡丁,大家尽力就好,别总想着比过别人。”

另一个年纪大一些的目长认命地感叹着。

“我蔡飞来干这青田司卫,可不是给其他人当垫脚石的,怎么也不能戴上最差的帽子!”

蔡飞可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和李肆打过一趟交道,还帮着李肆稳定下了佛山当地的武馆。之后他就在新立的佛山钢铁干着一份工长的活计。一月前,青田司卫到佛山来招人,蔡飞思虑良久,毅然丢开那份月钱四五两的工作,报名入了司卫,还签下了那份众人都称为“生死契”的十年合约。他不在乎这些,他只觉得,似乎有一个更为壮阔的舞台正等着他,那该是一个全新的未来。这个想法,源自之前和李肆打过的交道,以及最近广东的一系列变乱,还有纷杂难明的种种传言。

“兄弟们!其他的人我管不了,可咱们这一哨,都是我拉出来的,就算要丢脸,也不能丢到裤裆里!大家鼓起劲来!”

蔡飞打着气,这一哨八九十人也都振奋了起来。

鸡冠山的后山响着震天的号子,前山山谷的司卫营地里,哒啦得哒的鼓点声也在敲着。四个小横阵整齐迈步前进,而在百步远处,上百穿着清兵号衣的兵丁张弓搭箭,呼呼抛射过来一蓬箭雨。

和之前的司卫形象已经有了不同,这波横阵的司卫虽然还穿着灰蓝布装,脑袋上却不再是之前那种宽檐圆布帽,而是鈸铙一般明晃晃的铁盔,只是盔檐呈一道弧线向下倾斜。上身也多了一件护甲,看上去像是藤甲,又像是竹甲。

滴答的密集雨点声响起,箭雨洒落在前进的人群里,大多数人都只是微微低头,少数几个脚下步伐乱了,就被队里的军官扯出队列,一个个脸带羞愧。

“这些是老司卫?”

“战场”的侧面,段宏时看得入神,随口问着身边的李肆。

“如果是老司卫,眼皮都不会眨,脑袋也不会低,更不用说脚下乱了。”

李肆的回答充满自信,眼前这一哨兵来自船丁改编的北江翼,只有正副目长是老司卫。

和胤禛的对决已经过去一个半月,李肆虽然已经敲定“人生大事”,可在这个时代,要娶媳妇,就得六礼齐全,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加之李肆已非常人,他的婚事,也跟广东局面关联在了一起。何时办喜礼,还要看大势走向,纵然李肆心急,这热豆腐却是没办法马上下嘴。

所以李肆只有把这件人生大事暂时放下,全心操办另一方面的人生大事,那当然就是做好造反的准备。

整个大局由他和段宏时等人商议出来的计划推动,刘兴纯领导公关部,负责官面上的工作。刚从南洋回来的彭先仲领导商关部,在广东全力铺开产业。三江票行和三江投资在顾希夷的领导下继续扩展业务。而民事方面,也就是人心的工作,林大树、邬亚罗、何贵和田大由等元老出马,再加上蔡郎中蔡蒙,一同从农事、砖瓦手工以及医疗卫生方面入手,将青田公司的名号散播到广东各府。

这几方面的工作由段宏时掌总把控,而李肆的工作重心就是……扩军备战。

李肆以青浦货站以及佛冈观音山之战的经验判断,单纯从军事层面看,如果自己不考虑据点守备的问题,只要有三千精锐的机动兵力,就能拿下整

个广东。而要抵挡清军的四面围攻,就得有一万以上的机动兵力。

所以他就订立了一套预备、守备、战备的三环军事体制,以此体制来扩充兵力。

预备兵就是直接的后备兵员,对忠诚度无要求,来自那些战事爆发时,不会弃家而逃的本地人。李肆给青田公司的相关产业设置了庞大的“保安”编制,就是用来容纳这些预备兵。给这些预备兵的薪饷类同一般工人,也就是一份普通职业。对军事技能的要求也很低,身体健康,遵守基本号令,主要用冷兵器,熟悉治安和警戒事务。

除了青田公司的相关产业,李肆在官面上的关联机构里,也容纳有预备兵。比如南海县典史署、佛山巡检、九龙巡检以及英德浛洸、象冈巡检和英德县典史署等等他能直接掌控的官府衙门。这些类同于警察的治安员们,都不是清廷的正式武装编制,李肆要编多少,不会在清廷的官府衙门那留下记录。

除了这部分人,李肆在绿营里都设置下了预备兵。比如韶州镇标,和惠州的广东提标。韶州镇标是因为周宁被李肆绑架上了贼船,白道隆则是被吓怕了,正四处找关系想要调离韶州,避开这摊祸水,李肆要干什么,他既无心也无力阻拦。所以李肆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将素来跟他关系要好的左营,整个都握在了手里。

在惠州也还有一部分预备兵,那就是被打残了的广东提标,李肆通过三江票行给他们定月发放抚恤伤病银子,还通过组织学习工商医等学问,将被打得最惨的左右后营安顿下来。

李肆当然不会指望笼络预备兵跟他一起造反,预备兵的用途有三个,一是维持秩序,保持地方安靖,由此来稳住老百姓,不让他们在战事爆发后跑掉,这个要求其实也是清廷的希望,所以他确信能做到这一点。说白了,这些预备兵的作用就是打酱油,在自己打酱油的同时,安抚老百姓跟着一起打酱油。

预备兵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提供潜在兵源。在这些人里,总能找到对自己未来抱有更大期望的人,李肆能给他们这样的空间。

第三个作用,跟第一个作用紧密相关,那就是给李肆充当耳目,于汉翼的情报组织,也会在这个群体里大力发展下线。

就李肆现在的局面来看,能被归入到预备体系里的人,足足有两三万人之多,这些人分布在青田公司产业、官府的基层组织,以及绿营基层里。

预备体系之上是守备,这部分人,不管是有心,还是被迫,反正都是能在战事爆发时,能跟李肆站在一起的人。但他们的反叛之心还不够坚决,只能指望他们为守护自家地盘的秩序而战。李肆在英德、广州、佛山、香港等地的若干要点,就要以他们为主体来防守。李肆不要求他们跟着自己举反旗,而只希望他们能拒绝清兵入境,掌握该地。

守备兵就有健全的编制,以“卫”为单位,现在初步编有浛洸卫、李庄卫、青浦卫、九龙卫、佛山卫、东莞卫、清远卫,每卫人手不定,以练勇、乡兵和船丁等等官民各个层面上的名义为遮掩。

这些人就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而且主要使用清军级别的武器。只要李肆投以少量的战备兵,就能将他们整合起来,以“护境安民”的名义抵抗清军。等组织完善之后,这七卫编制,大概能扩充到六七千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