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律此举,很快就传到了民间,听闻此消息后,不少百姓的心中都生出了疑惑:关于东方瑞之前放出的那条“太后薨逝另有隐情”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的质疑。
而百姓哪里能看到这权力中心处的暗流涌动呢?
唯有置身于其中的几人,或是几方势力,能明白这之中究竟走过了几番较量。
而远在泰州的吴蔚,听到这些消息时已是许多天之后了,据说萧盛已距离泰州不足百里,不日就能抵达泰州了。
听完柳翠微绘声绘色的讲述,吴蔚面色逐渐严肃,沉默着,思考着。
“怎么了,蔚蔚?”
“三娘,张家村外的半山小院,修整好了,对吧?”
“嗯,早几个月就修好了,只是一直空着,你不是已经把那边的地连着房契都送给了柱子吗?”
“你去给……二姐一家,还有李大姐他们透个底儿,让他们明日一早……不,今天连夜收拾好细软,先去半山小院住一阵子,再把娘也带上吧!”
柳翠微听得心惊不已,下意识地拉住了吴蔚的手,问道:“怎么了?要出事儿了?”
“嗯,祸事将近。这泰州城或许会掀起刀兵,咱们这宅子离宜王府太近了,平日里好处多多,若是起了战事,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我是不能离开这儿的,否则事情过去,宜王那边也不好交代,娘的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你快去准备马车,把她送到二姐那儿去!”
柳翠微看了看沙漏,午时已过,时辰不多了,便没有再问,她从来都不会质疑吴蔚的话,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柳翠微便冲出了书房。
收拾了几身柳老夫人的衣裳,又准备了些吃食和银子,扶着柳老夫人登上了出门的马车,沿路接上了正在榨油坊里忙碌的柳二娘子夫妇,在善堂里帮忙的李大姐一家,还派张全去通知了张尺和栓子,只说城外相见,有急事。
柳二娘子和李大姐一家见柳翠微的面色有异,毫不犹豫地放下了手中的事情,上了马车。
等一行人到了张水生的宅子,柳正善和孙秋霜背着行囊和箱笼已经等在了门口,箱笼中装的尽是些吴蔚这些日子以来,耗尽心力写出的手稿,柳翠微瞬间就明白了吴蔚的用意,心也跟着沉了下来。
柳翠微是不会走的,她要回到吴宅去,与吴蔚生死与共。
柳翠微也不能与众人细说个中缘由,只说让他们立刻回到张家村的半山小院去,生活一阵子,至于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到时候自然会知道的。
两位老夫人一下子失了主心骨,柳老夫人更是拉着柳翠微问道:“那你们两个呢?不一起走?”
柳翠微不忍年迈的老母亲担忧,只得强打起精神来,说道:“娘,我和蔚蔚要到宜王府去,没有比宜王府更安全的地方了,你们放心去吧。”
柳二娘子虽然看出了妹妹的异常,但还是帮着劝慰了自家娘亲,手忙脚乱地收拾好东西,两辆马车朝着城门的方向驶去!
第312章 失了先机
张水生和李大姐分别赶着一辆马车, 朝着城门的方向驶去!
张水生记得柳翠微的交代,搬了一些米面放到了马车里,足够这群人吃上一阵子了, 沿途经过市场, 又买了些肉食。
柳二娘子一见这个架势,哪里还不知道这是要在半山小院长住的打算?一颗心当即悬了起来, 惴惴难安, 中途趁着搬东西上车的功夫,将妞妞交给了柳老夫人抱着,自己则反身出了车厢, 坐到了张水生的身边。
“水生……”柳二娘子拉了拉张水生的袖口, 却不敢再往下说了。车里还坐了两位老人, 这趟出门如此匆忙,她们已经慌了, 若是自己猜错了,再把错误的想法让她们听了去,反倒不好。
张水生叹了一声, 对着柳二娘子摇了摇头,但那严肃的神情, 已经可以算作是一种确认了。
柳二娘子张了张嘴,半晌也说不出一个字来,一只手拉着张水生的胳膊, 另一只手按到了自己的胸口,一下下顺着, 以此来宽慰自己受到惊吓的心脏, 良久才缓过这口气儿来。
这两辆马车里坐的,虽然也都是梁朝最普通的百姓, 但他们毕竟和吴蔚亲密相交了多年的,耳濡目染地从吴蔚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一些对时局的看法早就和寻常百姓不同了。
柳二娘子紧紧地拉着张水生的胳膊,身体却止不住地簌簌颤抖着。
古往今来,天灾和战事一直都是老百姓最害怕的事情,即便柳二娘子已经在逃避战事的路上,但一想到战事或许即将会发生,她还是本能地,止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这种来自于本能的无力和惶恐,是很难压下去的。
张水生同样心中没底,但他现在是这群人的主心骨,决不能露怯了,便硬着头皮低声宽慰道:“怕啥呢,你忘了半山腰上还有不少山洞?当年村里的邻居学着蔚蔚造冰窖凿出来的?当年连洪水都躲过去了,这次也一定能躲过去!咱们吃的虽然带的不算多,银子却是带足了的,等到了小院,你们在家里头安顿着,我回村里再买些吃的,用的回来,留一半儿在院子里,放一半在山洞里,一旦情况有变,咱们立刻就躲到山洞里去!比起那些还什么都不知道的,咱们不强多了?别怕,啊!”
听到张水生如是说,柳二娘子身上的颤抖堪堪才停下,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不觉已噙住了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