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眼前一亮,兴奋道:“这里已经有水车了?对,就是这样!”
“仓实县哪里有水车,水车是京畿附近才有的新鲜玩意儿,我只在京畿一带见过。京畿一代城池广阔,百姓众多,水源离一些人家太远,挑一次水来回要几个时辰,便有人做出了水车,像咱们这种小地方,哪里用得上。”
吴蔚大喜,暗道:到底是哪位天才发明了水车啊,真真是救民于水火!
这个法子也是吴蔚在路上的时候才想到的,她的本意是想按照造船的工艺做一些移动的蓄水池,逢旱蓄水,遇洪做舟,只需稍加改装就能派上大用场!
这些可都是战略储备!在蓝星每一个城池的应急仓库都有储存,可惜这里是梁朝。
第142章 满载而归
粮食的事情由曹天旺全权负责, 吴蔚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等着曹天旺把粮食采买好,指派好人手, 到时候自己就拉着满载粮食的水车, 带着人手回泰州了。
好消息一件接着一件,驱散了吴蔚和绣娘长途奔袭的劳累, 唯一让绣娘和吴蔚悬着心的事情便是:张水生好像真的伤到了骨头, 虽然不至于骨折,但骨裂或是挫伤是一定的了。
喝了大夫给开的中药以后,张水生的症状反而被逼了出来, 伤处肿了好几日, 一度疼到难以挪动。
还好有张全在房间里照顾, 吴蔚又请了两次郎中来出诊,看过之后二人都开了与第一副药方药性差不多的方子, 叮嘱张水生卧床静养,一个多月就能痊愈。
有句老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张水生只需要静养月余,身体底子已经算是好的了。
这个时代鲜有介入治疗, 也只能如此了。
对此三人都满是愧疚,张水生觉得自己得吴蔚信任, 受吴蔚之邀请,出这一趟远门不仅没能做什么,还成了那个拖后腿的人。
而绣娘和吴蔚则觉得:要不是张水生奋不顾身挡在门口, 她们早就被摔飞出去了,张水生也是因此才受了伤, 真不知道回去以后该如何与张家人交代。
张水生是家中的壮劳力, 万一落下什么病根儿,就算她们愧疚一辈子也于事无补。
……
之后的日子里, 张水生的一日三餐是四人之中最好的,吴蔚和绣娘每日出门,路过有名的酒楼,好吃的馆子,一定要进去给张水生打包一份,带回客栈送过去。
侯月霞听说了此事,还专门让伙计驾着马车来了客栈一趟,送了两坛上好的虎骨酒给吴蔚。
由于吴蔚特意交代移动粮仓要按照坐船的工艺制造,曹天旺不敢怠慢,专程找到船坞下了一个加急的订单,这个时代船身的防水工艺,材料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还要刷一层防水料,要在船体造好之后结结实实地浇灌在正反两面,厚浇抹匀,自然干透,还要随时检查,补浇,这个过程至少也要二十天。
等到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吴蔚已经带着绣娘将仓实县玩了个遍,和绣娘一起见识了许多漕运中枢特有的人文和风俗。
中间,吴蔚还贴心地给张家和柳老夫人写了家书,报平安并解释了不能如期归家的缘由。
这二十多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吴蔚和绣娘都非常珍惜且心存感激。
感激当下的太平与美好,珍惜身边相守的那个人。
一切事毕,曹天旺又在四海酒楼摆了一桌,算是给吴蔚送行。
一同回来的还有两辆载人的马车,以及一队拉粮食的马车,还有随行的二十位曹帮的好手。
这些人负责将吴蔚他们送回去,其中十人赶着马车回去,剩下的十人就留在泰州,供吴蔚差遣。
这十人的月奉也不用吴蔚出,所有的花销都算在曹天旺的账上,至于住处也无需吴蔚担心,曹天旺在泰州城内有好几处宅子,让他们住在里面就行了。
吴蔚已经想好了,这十人太过惹眼,平日里就抽调几人在榨油坊和米庄帮忙,充当伙计和护院,剩下的就在曹天旺的宅子里待命,有事再叫他们来。
……
五日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现在了清庐县。
即将进入张家村地界时,吴蔚让车队停了下来,唤道:“陈峰!”
陈峰打马上前,停在吴蔚面前:“吴姑娘,有何吩咐。”
“前面十几里就是张家村了,咱们这一行人太惹眼了。我建议咱们兵分两路,我们四个坐马车先回张家村给家里报个平安,送到了以后你们的人就直接把马车开走,我把米庄的地址和钥匙给你,劳烦你带人去把粮食入库,然后咱们的十个人就可以休息了,返程的兄弟们,践行宴的事宜也麻烦你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