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女仵作 请君莫笑 3538 字 4个月前

绣娘转头看去,抿嘴笑了。

吴蔚让绣娘看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摊位,不过却是上次她们摆摊卖腊肉的地方,那是绣娘第一次摆摊,至今仍历历在目。

吴蔚环顾四周,这个市集自己和绣娘已经非常熟悉了,好几家铺子她们都曾去过,还有一些街边的摊位她们也光顾过……原来在不知不觉间,她们两个已经留下了许多回忆。

来到钱庄外,吴蔚说道:“绣娘,把金叶子给我,你稍微走远些,等着我。”

绣娘点了点头,取出荷包交给吴蔚,说道:“我在前面等你,牌坊下面。”

听到“牌坊”二字,吴蔚心头一跳,一个一直困扰她的问题再次萦绕心头:自己一直在找寻的穿越之门,到底是湖,还是牌坊?

市集上立着一个牌坊,是为了歌颂当年出资修建这条市集街的大善人,听说已经有百年光阴了。

吴蔚捏着荷包,双足犹如生根,注视着绣娘离去的背影,一直到绣娘的身影被人群淹没再也瞧不见。

吴蔚按住胸口,呼出一口气。

这一刻,吴蔚的感觉很不好,吴蔚早就思考过:真正的穿越之门或许并不是那个湖而是牌坊,所以在吴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几乎逛遍了当地的牌坊,却没有找到记忆中的那一个,最重要的是吴蔚记得牌坊上面写的是“于洪县”而这里是“清庐县”,吴蔚也尝试过打听于洪县这个地方,可梁朝太大了……问过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于洪县这个地方。

之后吴蔚才逐渐打消了寻找牌坊的计划,转而拿出全部精力来探索那个僻静的湖。

吴蔚强自压下心中的不适,走进了钱庄。

三枚金叶子兑换三十两白银,吴蔚掏出一早就准备好的结实粗布,单独拿出五两揣到怀里,剩下的银子用布包好了,请伙计帮忙在后背打了死结,将银子护在胸口。

出了钱庄吴蔚却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尽量往人多的地方挤,还去了几家店铺,最后借用回春堂的后门来到另外一条街,绕了一个大圈从另外一个方向来到了牌坊下。

绣娘正背着竹筐背对着吴蔚,吴蔚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拍了绣娘的左肩一下,迅速蹲下向右躲去,绣娘转头后没看到人,吴蔚又拍了绣娘的右肩一下,绣娘往前跑了两步,拉开距离后转过身,看到了笑得眯了眼的吴蔚。

“蔚蔚!你又作弄我!”绣娘边说着边跺了两下脚。

吴蔚摆动双臂,跳到了绣娘面前,笑道:“吓到你了?”

“……没,你怎么从后面过来了,钱庄不是在前面吗?”绣娘一直看着呢,吴蔚要是再不来她都要过去寻人了。

吴蔚眨了眨眼,牵起绣娘的手离去,走出一段距离才解释道:“今天钱庄里人多,我换银子的时候有两个人多看了我几眼,我出了钱庄后绕了一大圈,从回春堂的后门到隔壁街上绕过来的,你不是说上次那个清蒸鲈鱼好吃吗?咱们上百味楼吃顿好的,再去给二姐买些补身子的东西。”

“好~。”

来到百味楼,吴蔚点了一道清蒸鲈鱼,一道甜笋炒野菌菇,一只白切鸡。

二人美美地饱餐一顿,结账的时候吴蔚多给了伙计三两银子,后者会意将多出的银子巧妙地塞到缠了不知多少圈的腰带里,堆着笑送绣娘和吴蔚出门。

走出三五步,伙计躬身道:“吴姑娘,今后再有跑腿儿办事的活,您只管吩咐就是。”

“放心,小二哥留步,我们这就回去了。”

店小二高声道:“您慢走,常来!”

……

回到市集,吴蔚割了好大一块五花肉,又买了两对猪前蹄,两只羊腿,两只老母鸡,吴蔚把食材都装到了竹筐里,背到了自己身后。

绣娘说道:“天气暖了,鲜肉搁不住,要不咱们再买点腊肉吧?”

吴蔚笑道:“二姐夫家还能缺腊肉啊?我知道两道特别适合产妇坐月子时喝的汤,这回过去我把菜谱告诉老夫人,请她到时候给二姐做。”

“谢谢~。”绣娘说道。

“谢什么?二姐和二姐夫一家子都是好人,从前咱们困难的时候多亏他们帮衬,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走一遭,不仅是分娩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精心呵护,适时进补。落下病根儿不知道要遭罪多少年呢,这方面的事情我多少懂一点,希望张老夫人能听进去,也希望二姐能好好爱惜自己,别生了孩子就下地干活才好。”

绣娘点了点头,答道:“算算日子,这孩子出生的时候正是秋收前后,庄稼地里最忙的时候呢。”

“是啊,走吧,再去买点配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