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女仵作 请君莫笑 3078 字 4个月前

吴蔚和柳二娘子在老屋吃了中饭,背着食物返程,天黑前赶回了家,柳二娘子特意请来刘老夫人帮忙整理从绣娘家带回来的食材,吴蔚见了暗道:这柳二娘子真是深谙处世之道。她们带回来的东西虽然不多,但都是珍惜贵重的食材,拿到桌上能撑起一道硬菜的,这下刘老夫人再也不会给绣娘脸色看了。

其实吴蔚想多了,柳二娘子只是想气气她婆婆,毕竟这是“娘家”的东西,早在卖对联赚了一贯钱之后,刘老夫人就变得很客气了。

而绣娘呢?在听到柳二娘子和吴蔚的声音后,犹如一只小燕子般从西屋飞了出来,帮吴蔚卸下了身后的竹筐,又给拉着吴蔚到屋里去。

柳二娘子笑道:“你们小姊妹俩去屋里说说话,等着吃晚饭就好,我和娘收拾。”

绣娘接过吴蔚脱下的头巾和羊皮袄子,放到炕头烘烤,然后给吴蔚舀了一碗热水,递给吴蔚后便坐到了吴蔚身边,一双干净的眸子打量着吴蔚的脸庞:“今儿外面挺冷的吧?累不累?饿了吗?晌午吃饭了没?”

听着绣娘一连串的问题,吴蔚笑了,如实答道:“多亏你没去,今天外面可冷了。我穿着刘大叔的羊皮袄子感觉还行,就是有点冻腿,以后找机会给你也弄一件羊皮袄子,很抗风!二姐把重的东西都放到她的筐里了,我不累。中午在老屋吃了,我给二姐做了个拌饭,二姐还挺喜欢吃的,现在有点饿了。”

“拌饭?”

“就是一种不费工夫的吃法,二姐怕回来晚了走夜路,做菜太耽误时间了,我就蒸了一锅饭,煎了四个鸡蛋,水煮了些白菜丝,搭配上二姐上次拿给我们的酱菜放到一起拌一拌就吃了,要不光是两个鸡蛋那不是不下饭嘛,其实我比较喜欢吃盖浇饭,以前在我家那边,中午饿了就到对面的小店吃一餐盖浇饭,是一家很小,但是开了很多年的馆子,有三十多种浇头,等有机会我给你做啊?”

“好!”

“你呢?今天好吗?”

“嗯,今天刘老夫人中午蒸了枣糕,可好吃了。难得老夫人不嫌弃,我们俩一起把家里破洞的衣裳都补了补,还说了一下午的家常。”说着绣娘往怀中掏了一把,拳头扣在吴蔚的掌心摊开,是两颗红枣。

绣娘抿了抿嘴:“老夫人给我的,枣糕没有了,你尝尝这个。”

吴蔚看着掌心里紧挨着躺在一起的那两颗皱巴巴的红枣,是那种在蓝星时自己看一眼就会丢掉的品相,也不知道风干多久了,但却被洗得干干净净,哪怕是扒开褶皱也看不到一丝灰尘的程度。

见吴蔚盯着红枣看,绣娘连忙补充道:“干净的,我又洗了两遍。”

吴蔚知道,刘老夫人一定只给了绣娘两颗红枣,此刻正安静地躺在自己的掌心。

今日从柳二娘子的口中更全面地了解了绣娘的过去,看着眼前的女孩,吴蔚不禁回忆自己十九岁时的样子:那时候自己已经上了大学,正是和家里闹得最凶的时候,可母亲每个月都会把生活费打到自己的卡上,自己虽然有做兼职,但实在撑不下的时候也会用一点。

吴蔚拿起一颗红枣,递到绣娘的嘴边,柔声道:“你吃一个,咱俩一人一个。”

“你吃吧,我中午……唔。”红枣被吴蔚塞到了绣娘的嘴里,吴蔚吃下了另一颗。

“嗯~有股……干香干香的韵味啊。”吴蔚赞道。

绣娘笑了,吴蔚也笑了。

第30章 娘家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 吴蔚他们几个按照吴蔚的想法:白天走街串巷卖对联,晚上写对联,只是有一件:除了吴蔚之外所有人都觉得白蜡烛太过晦气, 特别是刘老爹的身子骨并不算硬朗的情况下。

于是吴蔚只能忍痛买了点染料, 把白蜡烛融了重新制作成了红蜡烛……由于染料不够,成品蜡烛并不是正红色, 那也比白蜡烛让人能接受多了。

卖对联的生意进行的一切顺利, 或许是时代的差异性,或许是信息的闭塞性,反正吴蔚想象中的那种“大财主盯上这块蛋糕”的戏码并没有出现, 不过还是出现了其他的问题, 在卖对联的十天后, 吴蔚他们的销售量明显下滑,而且每天回来的时辰也越来越晚, 有时候背出去的对联还有剩余。

原因很简单,人力有限。

吴蔚,张水生, 张成的脚力有限,刚开始的时候只在毗邻出售, 路上浪费的时间少,而且是毗邻村子的多少对张家村知道些,彼此都好说话。

到后来他们每天要走的路越来越远, 年关将至,远处村庄的村民对外乡人的警惕性也变高了, 对联的销售量锐减。

吴蔚便提出就此收手, 张水生坚持着又卖了两天,最后一天只卖出去三十几幅, 三个人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是又累又饿又冷,于是张水生当即拍板收摊!

三人把所有的铜板集中到一起,柳二娘子和绣娘早把他们按照一百文一串串好了,账是张成记的,去掉本钱他们的对联生意总共赚了十一贯三百八十文钱,按照之前的约定,绣娘和吴蔚能分到两千两百七十六文钱,加上之前辛苦攒下的三十五文,吴蔚和绣娘的家庭储蓄达到了:两千三百一十一文钱!

当面点清后,柳二娘子单独给绣娘和吴蔚找了一个结实的坛子装铜板,当吴蔚笑着把坛子捧给绣娘的时候,后者感觉自己和做梦一样。

“绣娘!来~慢点啊,沉。”

绣娘接过吴蔚递过来的坛子,感觉自己的心就在喉咙里砰砰直跳,连说话都不利索了。

“这、这些,都是我们的?”